近日,中关村传来好消息:
2024年中关村40家特色产业园
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
这一耀眼成绩
不仅展现出
北京创新性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的
全面跃升,
体现了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的
持续聚合,
更昭示着中关村独特的发展路径和
无限的未来价值。
今天,
让我们一同揭开这辉煌成就背后的秘密。
走进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的展厅,一面由AI制成的生物医药编码的墙,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这里的独特魅力与鲜明特色。
从2022年6月园区改造开工建设到2023年10月园区主体竣工,15个月,原有的老旧厂房改造升级为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区。2024年9月开园后,这里已蝶变成生命健康产业创新高地,引领着北京细胞基因治疗(CGT)产业迈向新高度,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的奇迹。
“把北京马歇尔生物医学中心落户在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是因为这里疫苗新药的研发生态很好,跟我们务实搞科研的气质很搭。”马歇尔教授团队疫苗新药产业化负责人夏平说道。
马歇尔生物医学中心由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Barry J. Marshall教授在北京发起筹建,是致力于生物医学前沿科学研究和疫苗新药创新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这里研发的新型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HP)疫苗(ER221),对预防HP感染导致的胃炎、胃溃疡和胃肿瘤有良好疗效。更有新型结核疫苗(EM281、EM282)为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和非感染人群提供防护。
和北京马歇尔生物医学中心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很多企业,专注RNA药物和小分子新药药物递送的剂泰医药、建立了免疫细胞及干细胞研发关键技术平台的普华赛尔、腺相关病毒(AAV)包装系统发明者之一五加和等一批“金凤凰”相继在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筑巢”。“我们目前已经与中粮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推动细胞治疗产业化项目,将在产业园内筹建产业化基地。”普华赛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并展示了他们目前在研的10余个产品。
专注于化学创新药以及仿制药开发及申报的格林意锐也在产业园内快速发展着。作为创新药、仿制药的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CRO),承接了原料药的合成和中试生产、制剂开发,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申报一站式服务。“入驻以来,这里的产业环境让我们有了更多合作伙伴,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政策和人才服务。”格林意锐创始人、董事长霍彩霞提到。这些“金凤凰”的落户,既是科技人才们出于发展考虑的主动选择,也是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从发展需求出发的定向招引。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正热闹非凡。
加速奔跑的中关村(大兴)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园,仅是中关村特色产业园锚定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
如今,创新活跃、特色鲜明、服务精准、要素齐全、产业集聚的各类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已经成为一张享誉海内外的“金字招牌”。聚集科技型企业5000余家、专业孵化器50余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余家,各产业基金50余支、累计规模超过900亿元…… 如此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卓越的产业生态。
在中关村各产业园,“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的产业协同场景随处可见。
“不出园区,很多上下游的协同直接就能解决了。”入驻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的卡特加特联合创始人周培煌激动地提到。中关村互联网3.0产业园是北京市首个聚焦互联网3.0产业链上下游打造的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区。如今,这里建立了XR虚实互动创新应用平台、光场采集平台和高标准动作捕捉平台三大共性技术平台,有效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诸多痛点。
从“矿山”经济蝶变为高精尖“智慧”经济,京西智谷实现了“千年煤城”到“京西智谷”的华丽转身。现在,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已成为北京未来产业的新标杆,集聚百家专精特新企业,目标是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高地。
40个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区纷纷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率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涵盖人工智能、未来通信、具身智能机器人、细胞基因治疗等14个未来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核爆点”。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园区处副处长刘亚军介绍,40个产业园区具有品质高、产业新、生态优、机制活、质效好的独特优势,是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阵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承载地、科技企业孵育的集聚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地。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系统谋划、前瞻布局,抓顶层规划、抓特色产业、抓平台载体、抓金牌服务、抓合作共享,聚力打造产业定位明晰、运营模式高效、发展成效显著的特色产业园,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
2023年8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在园区空间规模、运营管理、产业发展、专业服务、公共配套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立完善特色产业园建设管理体系。引导特色园实现“一产业一坐标”“一平台一服务”“一园区一生态”的发展格局,促进园区持续提升发展。除了政策、赛道、平台等“补给”,各产业园不断完善新服务,构建园区发展“内生力”。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数字创新社区为用户触点提供一站式企业服务、社群服务;金隅智造工场构建“I(Intelligent)-立方”平台体系,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服务;中关村(延庆)低空技术产业园探索实施无人机应用场景,在生态监测、长城保护、城市物流、支线物流、文旅体验等六大类领域“飞起来”,使得低空经济焕发强大活力......
一批批科创人才加速涌现,一家家科创企业茁壮成长,一个个科创载体拔地而起……在中关村这片创新热土上,打造了资源汇聚的“创新仓”,营造了生态一流的“创新圈”。
今年,一批新的特色园区还将拔节而起,以枝繁叶茂的“科创森林”为北京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