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北部发展主轴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周边产业密集,科创氛围浓厚,汇聚了以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华为北研所、龙芯中科等诸多科技领军企业。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综保区”),就坐落在这里。
  全国首个“研发创新”特色综保区,“特”在哪里?3月17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即将召开之际,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关于“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的主题采访,记者来到这里,探寻其中的奥秘。
  “四区叠加”政策优势
  规划面积0.4平方公里,产业空间66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94.35万平方米……2023年5月2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关村综保区。2024年4月26日,中关村综保区通过海关总署等七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正式验收。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彦锋向记者介绍,设立中关村综保区,是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的重要探索,旨在促进国际资源高效便捷利用,进一步拓宽国际创新合作新路径。
  “这里有着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综合保税区‘四区叠加’优势,是促进中关村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的大胆尝试。”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综保区管理处副处长吴杏红介绍,着眼打造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综合保税区和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中关村综保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正在全力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即,以集成电路和医药健康为核心,人工智能和科技服务为重点,拓展总部经济、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N个保税服务业态。
  目前,中关村综保区“超洁净查验平台”和“特殊物品查验平台”已于近日正式发布,两大平台精准适配集成电路、医药健康等产业特点,针对特定货物类型设置专门的查验场地,满足特殊存储要求。
  “这两大平台位于中关村综保区查验中心三层,占地面积超1700平方米。作为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保区,中关村综保区的66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中,约有90%的空间都是专为实验研发定制的。”中关村综保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省钱、省事、省时”
  创新是这里的“显性基因”。与公众传统印象中大的高墙铁网不同,中关村综保区的分界,仅由一圈半人多高的绿篱隔开。这一大胆尝试背后,是中关村综保区在全国率先探索的“信息化围网”。
  “我们是全国首个取消物理围网,应用‘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智慧监管体系的综合保税区。”吴杏红介绍说,通过构筑以信用为基础互联互通的信息基座,可提升企业通关便利化水平。
  另外,让入区企业交口称赞的是,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关村综保区入区企业可利用区内保税研发及贸易便利化政策,做到“省钱、省事、省时”。
  “在省钱方面,入区企业享受‘研发设备免税、研发料件保税、入区货物视同出口进行退税’等税收政策,平均可减免7%的关税和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中关村综保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省事方面,中关村综保区的驻区企业进口且在区内用于研发、展示的货物,免于提交许可证件,在区内可用外币或人民币灵活结算。在省时方面,区内企业货物入区集中申报,相比区外1-2月的免税申报流程,仅需2-3天时间即可完成。”
  “综保区的保税政策涵盖了研发设备、海外样品、研发原材料等多个方面,出关免税、免证,有效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同时,综保区实行的‘先入区、后检测’政策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通关效率。”2024年,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批企业入驻了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仕城介绍,入驻综保区后,索英电气成立了索英智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注于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今后,该公司将充分利用中关村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加快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速度,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记者还了解到,在“软服务”提升方面,中关村综保区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集成各类特色服务,涵盖智能关务、汇率避险、帮办代办等多个领域,为企业的研发创新和国际合作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支持和保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