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技园区,探访科技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感受科技魅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推出原创专栏《近距离》,带大家通过实地探访,与高科技进行亲密接触。
今天,我们来到第七站: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和数据作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正蓬勃发展,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政务、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智慧化场景,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时代工业发展、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
以医疗为例,医院越来越重视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及护理服务,越来越重视医护人员工作的精细化与便捷化,数字赋能医疗成为大势所趋。《近距离》探访第七站——走进东华医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华医为”)智慧病区展厅,通过电子大屏、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化形式,沉浸式体验智慧医疗如何跑出发展“加速度”。
智慧病区:“1网+1平台+N应用”
东华医为智慧病区展厅分设护士站、病房、医生站、MDT会诊中心4个区域,以模拟实际病区工作流程的方式,展示了旗下智慧护理白板系统、病区综合管理系统、特殊患者看护系统、医呼通、床旁交互系统、生物特征验证(床旁+移动Pad)、呼叫预警发布系统、移动护理等14个系统应用。
MDT会诊中心
东华医为工作人员介绍,东华医为智慧病区解决方案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通智慧病房应用的信息交互链路,让患者与医务人员、智能医疗设备紧密联接。通过对临床数据采集、筛选、整合,形成医疗大数据,为临床诊疗、护理提供智能辅助决策。
护士站电话机
护士站的大屏幕融合了医院多个信息系统,是智慧病区的任务中心、监管中心和预告警中心。医护人员可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查看病区情况、患者信息、输液情况、手术进程等。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若指征出现异常,会自动预警,辅助护理决策。
患者床旁交互服务
连接起护士站和病房的,还有东华医为独创的基于VoIP技术的医呼通解决方案。患者可随时发起点对点或多方通话,支持电话转接、电话邀请、电话托管多链路沟通形式,满足场景生态下的应用要求。
输液监测系统
在病房内,电子床头卡取代了传统纸质床头卡,实时显示患者信息及护理标签信息。床旁交互系统提供管床医护人员信息和快捷呼叫功能,缩短了病房和护士站、医生站的联通时间,还能为患者提供诊疗查询、健康宣教、在线点餐、收看电视直播等多样化服务。
交互屏与机械臂
工作人员表示,各项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时效和服务水平,有效减少临床差错的发生,增强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对病区进行的人、财、物各项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将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IT科技助力战疫行动
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中国速度”令世界惊叹!这背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火神山医院信息化建设专班的武汉市中心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左秀然曾表示,火神山项目时间非常紧,如何快速地实现信息系统的部署及应用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项目组制定了几个遴选要素。首先,软件系统一定要能支持云化部署,内部一体化程度高、成熟度高,部署之后通过配置即可实现适应火神山医院信息化的流程,同时也要和武汉市医保做接入,还要具有整合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应用等的技术能力。基于这些遴选要素,东华医为脱颖而出,成为软件业务一体化的总建设方。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北京市委市政府迅速决定启用北京小汤山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作为小汤山方舱医院IT系统的承建厂商,东华医为在3天时间内完成了此次小汤山方舱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以IT技术护航医院高效有序运转,再次交付一份科技抗疫的圆满答卷。
东华医为基于20多年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和火神山、雷神山等抗疫定点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高效快速地打造出了贴合此次方舱医院实际应用需求的信息系统,实现了患者接诊无接触、电子病历格式化、检查检验报告实时上传等功能,通过业务流程的重构和优化,减少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过程,降低再次交叉感染的风险,有力推进方舱医院相关医疗服务、管理的高效、便捷、智能。
延伸阅读
东华医为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东华软件股份公司医疗卫生事业部,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东华医为专注于医疗大健康信息化产品研发与创新,打造出以智慧医院、区域医疗、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与控费等为代表的大健康IT综合解决方案,累计服务于全国800多家医院、医疗集团、卫健委、医保局等客户。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在内的全国30多家百强医院选用了东华医为的HIS、电子病历、集成平台等医院核心信息化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