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以及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回顾总结“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特别是2012年的科技改革发展情况,研究部署2013年重点工作。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全市科技工作。
一、“科技北京”发展建设情况
2012年是科技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科技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举行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郭金龙书记、万钢部长、王安顺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2009年“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部门、各区县积极探索,部署实施450余项折子工程重点任务,“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科技对“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据初步统计,2012年,全市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990.5亿元,是2008年的1.5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2.4万亿元,是2008年的2.4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累计8024家,占全国近四分之一。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约1031.1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5.79%。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9.2万件和5.1万件,四年年均分别增长21%和3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4.5件,居全国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2458.5亿元,占全国的38.2%,是2008年的2.4倍;技术交易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9.2%,成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科技对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强
2012年,全社会对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的投资同比增长44.6%和46.5%,科技拉动投资增长的效果明显。市政府三年统筹财政资金260亿元,累计支持700余个重大项目,带动社会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在全市形成了若干个十亿、百亿和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推进三网融合、云计算、电子商务等三个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工程,开展智能交通系统、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物联网、智能电网、太阳能等六个示范应用工程,进一步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金额超过80亿元,四年累计226.2亿元,带动社会采购744.8亿元。全年“双自主”产品出口额59.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
(二)首都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科技资源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建立与科技部等中央部委的部市会商工作机制,2009年以来,在京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近1700个,占全国的40%以上;获得中央财政科技经费380亿元,占全国的46%。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子午工程等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北京建设,投资额占全国总额的2/3。深化与中科院的院市合作,加快推进北京综合研究中心、超级云计算中心建设;27家科研院所及其持股企业入驻怀柔科教产业园,总投资50亿元;联合支持推动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碳化硅晶片等40余个项目在京转化和产业化。市政府与9家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支持入驻未来科技城的中央企业建设17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筛选和培育了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风光储能一体化建筑等30余个重大项目。与解放军总医院联合推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与首都高校共建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科技资源的集聚效应不断加强。截至2012年底,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31.8万人。两批60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及其团队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累计1700名青年科技后备人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发布实施《首都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全市15个部门合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才战略高地。全市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近300家,占全国的30%以上;市级科技创新基地1100余家。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引导562个国家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万台(套)、价值166亿元的科研仪器设备,为1万余家企业提供研发实验服务,实现服务收入23亿元,筛选出550项科研成果面向社会寻求合作,探索形成科技资源条件开放共享的“北京模式”。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北京的知识创造能力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2年,北京地区9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4.2%,数量居全国首位。184项科技成果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展区域性商业服务,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依靠自主的PCI Express高速固态存储技术研制出世界上性能最好的固态硬盘;自主研发的膜法海水淡化加压与能量回收一体化装置,突破了海水淡化中高压海水泵、能量回收装置两项关键核心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5-40纳米成套产品研发打破国外垄断,带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整体发展;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纳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