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序号 | 任务内容 | 主责单位 | 全年累计落实情况 |
29 | 着力做强科技创新功能,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副中心设计之心”等科技创新标志性场景。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 | l.支持通州园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发展,推动形成通州园改革提升“一园一方案”。 |
2.研究编制分园三年提升行动方案。 | |||
3.支持通州园设计小镇创新中心改造提升存量空间,建设元宇宙展厅、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展示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地下车库、员工食堂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品质和承载能力。 | |||
4.引导企业在通州园落地集聚,支持企业入驻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未来设计园区,支撑通州园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 |||
5.聚焦张家湾设计小镇设计产业建设需求,会同通州区科委、住建委、张家湾设计小镇专班等有关部门、设计领域专家研讨凝练2023年设计领域课题。 | |||
6.积极对接通州区科委,了解元宇宙创新中心建设进展和发展需求,积极向领域优势企业宣讲元宇宙创新中心落地政策,吸引企业来通州落地发展;会同通州区政府开展互联网3.0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和需求征集工作,其中通州大运河5A数字游线等入选《北京市互联网3.0应用场景研究报告(2023年)》优秀场景案例。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依托城市副中心在文化、旅游、商业等领域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通州区与创新主体对接合作,在场景建设、共性技术平台等方面,支撑通州区元宇宙产业发展。 | |||
34 | 深化京西地区转型发展,做好新首钢工业遗存和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推进首钢怡和合作项目、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首钢科幻产业集聚区、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和“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做精做优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好京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市体育局,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石景山区政府,门头沟区政府 | 1.持续推进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标杆型孵化器建设,累计入驻企业66家,加快科幻企业集聚,促进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 |
2.推进“促进科幻产业聚集发展”项目,支持科幻场景和平台建设。 3.推进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项目。 | |||
4.推动虚拟现实关键技术攻关。 | |||
39 | 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为三所“交钥匙”学校开学做好保障,实现医院项目竣工交付,实现京雄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支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 | 市京津冀协同办,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交通委,市卫生健康委 | 1.8月30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举行揭牌运营启动活动。 |
2.活动现场围绕支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促进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共享中关村科技资源,推广实施具备条件的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推动建设人才高地,联合开展科技研发等8个方面,活动现场同时举行了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以及意向入驻企业和中关村集成服务机构集中签约活动,并举行了和“科创中国”京津冀青年百人会启动暨入驻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仪式。 | |||
3.推动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完成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运营公司注册,开启“千企雄安行”系列活动,组织企业赴园区实地考察,推进招商对接。 | |||
40 | 着眼于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统筹落实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发展任务。加快打造一体化交通体系,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京哈高速拓宽改造、国道109新线高速、承平高速等工程建设,推动进京检查站优化布局,开通更多通勤定制快巴线路。 | 市京津冀协同办,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政务服务局,市医保局,市重大项目办 | 1.积极与天津市科技局沟通,完成了《共同推动京津科技创新合作协议》签订工作。 |
2.组织召开我委与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主要领导座谈会,共同研究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主题事项。 | |||
3.组织召开我委与中发展集团座谈会,研究推动在津冀共建园区建设,开展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赛事、协同路演等技术创新交流活动。 | |||
4.调研考察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工作,围绕建立健全互动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事宜达成共识。 | |||
5.组织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协同专题工作组会议,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协同专题工作组。 | |||
6.推荐7个合作签约项目,参加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有机融合,助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更好支撑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 | |||
7.推介14家企业,参加“北京日”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暨投资北京全球峰会”和“京津冀重点产业对接洽谈”,开展项目对接,强化产业协作,助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 |||
8.发布《关于征集京外重点地区科技创新协作、支援合作项目、活动案例的通知》,加强与天津市、河北省科技部门对接,聚焦津冀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共同凝练应用场景示范建设项目,推动北京成熟适用科技成果在当地进行转移转化落地,带动合作地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推动当地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转型升级。 | |||
41 | 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在津冀两地转化应用。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发展。 | 市京津冀协同办,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 1.组织开展中关村“火花”系列活动,推介优质科技成果,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涉及现代农业、节能环保、新材料、医药健康、科技金融等多产业领域。 |
2.推进液氢重卡技术创新。 | |||
54 | 抓好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力争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开工建设,推进综合极端条件试验装置正式运行、“一装置六平台”试运行。开展交叉研究平台运行考核与绩效评估,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 |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怀柔区政府 | 支持相关机构申报科技部国际大科学计划。持续跟进评审结果,推动相关机构进一步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凝聚国际共识。 |
55 | 出台实施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促进应用基础和共性关键问题研究,支持联合建设,布局建设30家左右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出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办法,围绕重点方向布局推进认定工作。 |
56 | 出台加强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统筹管理办法,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力争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网络安全等领域取得更多创新应用成果。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印发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一批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等领域重要科研成果相继产出。 |
57 |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依托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举办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与世界先进创新区域合作,实施外资研发中心激励计划,围绕重点发展领域设立联合实验室或实施联合研发计划,加强开放科学联盟建设,高水平办好中意创新合作周、北京-特拉维夫创新大会等活动。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1.完成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会议方案、宣传方案设计和国内外嘉宾邀请工作。物质科学(凝聚态物理)国际学术会议已于11月9日至11日在京召开,拟于12月举办脑科学(神经科学与类脑)、生命科学(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学术会议。 |
2.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支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项目。 | |||
3.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政办发〔2023〕19号),并完成北京市第二批、第三批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工作。 | |||
4.支持中关村开放科学国际创新联盟在2023中关村论坛举办“科学数据与开放科学”平行论坛,交流探讨开放科学背景下科学数据政策、国际合作、应用实践等热点难点话题,传播开放科学理念,促进联盟伙伴合作与交流,推动开放科学生态建设。 | |||
5.第十二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于2023年11月28日在北京首钢园开幕。 | |||
58 | 拓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构建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5家创新联合体,布局建设6家左右共性技术平台,激励企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1.创新联合体相关工作:探索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技术联合攻关。 |
2.构建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持续开展科技企业全周期支持与服务体系研究,印发实施培育服务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修订并印发《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办法(试行)》,加强村高新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和支持。 | |||
3.推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支持6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共性技术平台。 | |||
61 | 优化科研项目组织形式,组织“链主”等领军企业提出攻关榜单,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管理制度,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进一步简化科研项目验收管理。 | 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 1.发布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榜单,医疗机构、企业、大学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成功揭榜。 |
2.围绕集成电路“1+1”工程实施“揭榜挂帅”。 | |||
62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支持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从项目发现、概念验证到培育转化的创新机制和要素配置平台,推广先使用后付费等政策措施,建设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库,推动高校院所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着力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通道。 | 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 | 1.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推动各试点单位对试点政策的准确理解和规范适用。 |
2.支持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从项目发现、概念验证到培育转化的创新机制和要素配置平台,推动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 |||
3.推广先使用后付费等政策措施。 | |||
4.建设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库,推动高校院所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推进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汇交工作,构建科技成果库。 | |||
65 | 推动中关村24条先行先试改革政策扩大到示范区全域,研究提出下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建议,争取新的突破。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1.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出台改革配套政策,部分领域、关键环节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 |
2.制定出台《关于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措施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域推广的工作方案》,联合科技部组织召开改革推广动员部署会;指导各相关区编制承接方案;精准开展宣传解读,依托北京科技政策宣讲团组织开展改革配套政策进分园系列宣讲活动;深入重点区调研,督促指导改革承接落实工作。 | |||
3.围绕重点领域和环节研究提出一批新的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建议,不断将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引向深入。 | |||
66 | 出台实施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着力推进各分园管理体制改革和空间布局优化,引入专业化、市场化园区运营团队,市区联动打造20个标杆孵化器及加速器,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重大科技项目。 |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 1.对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部门对《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2.印发实施《关于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三年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主动对接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指导各区研究制定分园改革提升方案并推动落实,分园在管理体制改革、空间范围调整、产业优化布局。 |
3.赴中关村各分园开展实地踏勘与空间调研梳理,组织收集汇总各分园空间调整需求,确定分园空间调整的原则、标准,与各分园深入沟通对接,开展空间调整后的指标测算,研究提出空间优化提升方案。 | |||
4.赴分园开展实地踏勘与空间调研梳理,组织收集汇总各分园空间调整需求。根据各分园提供的矢量数据,合并形成各分园空间调整情况全市一张图,直观展示各分园空间调整情况,以及跨行政区的区块布局和整合情况。 | |||
5.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北京市关于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 |||
67 | 健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机制,着力推动政策体系、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协同配套,以重大科技攻关为牵引,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海淀区政府,顺义区政府,昌平区政府,怀柔区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1.设立“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昌平创新联合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实现了“三城一区”全覆盖。 |
2.召开“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联席会议,部署了“三城一区”联动发展重点工作。 | |||
3.建立“三城一区”定期会商和“三城一区”管理机构轮值机制。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