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综述

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等有关法律和法规,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和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体制机制,全市技术要素流动活跃,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36.0亿元,占全国的36.6%,技术市场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14年技术交易呈现以下特点:

一、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3000亿

2014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全国的36.6%;成交项数67278项,增长7.2%;技术交易额2531.5亿元,增长12.4%,占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0.7%;平均单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66.1万元,增长2.6%。

二、技术交易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平稳增长

技术市场对首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经测算,2014年,北京地区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2018.4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地区生产总值(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值21330.8亿元)的比重达9.46%,技术市场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平稳增长。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交易较快增长

2014年电子信息、现代交通、新能源、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涉及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43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7.5%。

四、技术交易区域集聚效应显著

2014年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稳居全市区县前三位,合同成交额分别为1366.7亿元、603.6亿元和455.2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3.6%、19.2%和14.5%(见图4和附表16)。技术交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各区县优势产业凸显。如丰台区凭借两大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和北京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集轨道交通企业120多家,输出现代交通技术合同成交额276.4亿元,占全市现代交通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6.2%,形成产业集聚态势。

五、企业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双向增长

2014年企业输出技术56069项,成交额达30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6.4%;内资企业输出技术51739项,成交额2623.8亿元,占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6.8%。北京企业吸纳(本市和外省市)技术27961项,成交额812.7亿元,增长25.8%,占北京吸纳(本市和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5.9%;内资企业吸纳技术26077项,成交额767.4亿元,占62.2%。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等领域,企业的引领和创新驱动作用突出。

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不断深化。2014年,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7349项,比上年增长8.8%,占全市技术合同项数的10.9%;成交额85.3亿元,增长7.8%,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7%。高等院校输出技术合同3475项,增长9.4%,占5.2%;成交额20.8亿元,增长6.8%,占0.7%。企业吸纳全国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技术合同成交额68.1亿元。

六、首都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成效显著

市科委积极推动首都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 ,2014年落地技术(即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17.2亿元,占北京吸纳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8.1%。同时,央地资源进一步融合,促成了一批中央单位科技成果在京转化,有力支撑了首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14年中央在京单位落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7.3亿元,占落地技术的20.5%。

落地技术主要集中在海淀区、西城区、丰台区和朝阳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216.0亿元、166.9亿元、101.6亿元和98.4亿元,四城区占落地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1.3%;技术领域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共占落地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7.4%。

七、北京成为国际技术转移重要枢纽

2014年北京技术出口合同1236项,成交额696.8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1000万元以上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出口技术的95.9%。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达4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8.2%,其中技术交易额占81.2%;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达220.3亿元,占31.6%,其中技术交易额占99.0%。领域以资源综合利用、海洋工程、高铁、通信、航天等技术为主,占比为57.8%;技术出口流向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发达国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占45.5%。

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市七成

中关村作为国内最大的创新经济体,目前聚集着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发挥着龙头作用。2014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交易卖方2504家,占全市的51.5%,输出技术合同48086项,成交额2259.0亿元,比上年下降9.1%,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72.0%。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吸纳本市技术合同7942项,成交额252.0亿元,增长23.8%,占北京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5.1%,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电子信息和核应用技术领域;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略有下降,吸纳外省市技术3541项,成交额81.5亿元,下降8.9%,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5.8%。

九、技术交易呈高端化发展趋势

以企业为主的技术交易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水平和规模不断提升,技术交易的数量和内涵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技术交易额达25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重为80.7%,技术含量在不断增长;二是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748.1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3.9%;三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秘密、专利、计算机软件、动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生物医药新品种和设计著作权技术合同成交额1283.1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0.9%,其中,计算机软件技术19120项,成交额331.1亿元,占10.6%。

十、深入落实技术市场优惠政策

与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和北京市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积极合作,帮助技术交易主体落实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技术市场发展环境。在4865家技术卖方机构的67278项技术合同中,审批单位奖酬金额达80.7亿元,比上年增长9.0%。对原“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的规定进行平行移植,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受理属于技术交易免征增值税范围的有14580户次、免征增值税销售额415.2亿元。

第二部分  北京输出技术

一、基本情况

1. 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2014年成交技术合同67278项,比上年增长7.2%;成交总额3136.0亿元,增长10.0%;平均单项合同成交额466.1万元,增长2.6%。实现技术合同45790项*次,增长7.7%;实现合同成交总额708.2亿元,增长5.6%;实现技术交易额675.1亿元,增长4.5%(见表1)。

2.单份合同成交额集中在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 2014年单份合同成交额在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的合同项数占比最大,占输出合同总项数的50.1%,而这一区段的合同成交额仅占成交总额的4.2%。而千万以上的合同项数虽然只占输出合同总项数的3.1%,但这一区段的合同成交额占比达到了78.6%。

二、技术合同构成

1.合同类型构成

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合同成交额占九成。技术服务合同36742项,成交额2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74.9%;技术开发合同24938项,成交额683.3亿元,增长11.9%,占21.8%。

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有所增长,技术咨询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技术转让合同1296项,成交额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1%;技术咨询合同4302项,成交额39.5亿元,下降19.1%,占1.3%。

2.技术领域构成

电子信息、现代交通、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核应用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7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5.1%;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598.5亿元,占19.1%;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449.9亿元,增长9.2%,占14.3%;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365.2亿元,增长20.1%,占11.6%;核应用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314.3亿元,占10.0%。

航空航天、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合同3354项,成交额133.6亿元,比上年增长71.7%;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技术合同4647项,成交额293.6亿元,增长65.4%;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技术合同1368项,成交额43.7亿元,增长10.4%。

3.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为知识产权交易主要形式。涉及技术秘密的合同10273项,成交额50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16.2%。

专利、动植物新品种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新品种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专利技术合同762项,成交额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10.3%;动植物新品种技术合同48项,成交额1.4亿元,增长13.9%;计算机软件技术合同19120项,成交额331.1亿元,下降3.1%,占10.6%;生物医药新品种技术合同351项,成交额12.3亿元,下降23.6%,占0.4%。

4.科技计划项目构成

计划内项目项数和成交额均有所下降。计划内项目4594项,比上年下降18.4%,成交额214.5亿元,下降4.4%,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6.8%。国家计划项目、部门计划项目、地市县计划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上年有所下降;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划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国家计划项目377项,成交额11.8亿元,下降41.4%,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0.4%;部门计划项目1186项,成交额74.0亿元,下降7.5%,占2.4%;地市县计划项目591项,成交额24.2亿元,下降36.9%,占0.8%;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划项目2440项,成交额104.4亿元,增长21.8%,占3.3%。

5.社会经济服务目标构成

输出技术主要服务于基础设施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源的生产和合理利用、环境治理与保护等目标。服务于基础设施发展的技术合同7563项,成交额856.6亿元,比上年下降13.2%,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7.3%;服务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技术合同24763项,成交额693.5亿元,下降13.8%,占22.1%;服务于能源生产和合理利用的技术合同5420项,成交额564.7亿元,增长98.5%,占18.0%;服务于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技术合同3386项,成交额366.1亿元,增长64.2%,占11.7%。

6.大额技术合同构成

1000万元以上的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输出大额技术合同2096项,成交额24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78.6%。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电子信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核应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等技术领域。

大额技术合同主要输出到外省市和国外。在京转化大额技术670项,成交额4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占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7.5%;流向外省市大额技术1181项,成交额1366.0亿元,增长6.4%,占55.4%;出口技术245项,成交额668.3亿元,增长6.6%,占27.1%。

大额技术合同的买、卖方主要集中在内资企业。北京内资企业输出大额技术合同1584项,成交额2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5.3%;内资企业(包括北京的和外省市的)吸纳北京大额技术合同1428项,成交额1592.6亿元,增长17.9%,占64.6%。

7.技术卖方构成

技术卖方机构数略有减少,内资企业是技术输出的主力军。2014年技术卖方机构4865家,比上年减少133家,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技术卖方机构占五成。企业输出技术合同56069项,成交额302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96.4%。其中,内资企业输出技术合同51739项,成交额2623.8亿元,增长8.9%,占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6.8%。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平稳增长。高等院校输出技术合同3475项,成交额20.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79.2%输出到企业。中央在京高校输出技术合同3473项,成交额20.8亿元,增长14.4%,占高校输出的近100.0%。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7349项,成交额85.3亿元,增长7.8%,其中55.5%输出到企业。中央在京科研机构输出7294项,成交额84.5亿元,增长77.2%,占科研机构输出的99.1%。

8.技术买方构成

技术买方机构数略有减少,企业仍是技术买方的主体。吸纳北京技术的买方机构(包括北京的、外省市的和国外的)30625家,比上年减少85家。企业(包括北京的、外省市的和国外的)吸纳北京技术合同48527项,成交额25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北京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80.5%。其中,企业吸纳北京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技术合同7280项,成交额63.8亿元。

三、中关村及各区县输出技术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 

海淀园和朝阳园是主要技术输出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2504家技术卖方机构输出技术合同48086项,成交额2259.0亿元,比上年下降9.1%,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72.0%。海淀园居首位,输出技术合同35906项,成交额1225.2亿元,增长8.9%,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4.2%;朝阳园次之,输出技术合同2989项,成交额408.4亿元,增长60.3%,占18.1%。电子信息、现代交通、核应用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是主要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627.9亿元、403.2亿元、312.2亿元和310.2亿元,占比为27.8%、17.8%、13.8%和13.7%。

2.各区县输出技术

(1)区县输出技术

技术输出仍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和丰台区。海淀区仍是技术输出规模最大的区县,输出技术合同44637项,成交额1366.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43.6%;朝阳区输出技术合同6333项,成交额603.6亿元,增长41.6%,占19.2%;丰台区输出技术合同2764项,成交额455.2亿元,下降27.7%,占14.5%。

郊区县技术输出额平稳增长。郊区县输出技术合同5044项,成交额179.0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5.7%。昌平区和大兴区是郊区县主要技术输出方。

(2)城六区向郊区县输出技术

城六区向郊区县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比去年有所下降,海淀区、西城区和朝阳区是主要输出区,昌平区、大兴区和通州区是主要吸纳区。城六区向郊区县输出技术合同2478项,成交额33.8亿元,比上年下降45.6%。其中,海淀区向郊区县输出技术合同1521项,成交额18.9亿元,增长5.2%,占城六区向郊区县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5.9%;西城区向郊区县输出技术406项,成交额5.6亿元,占16.5%;朝阳区向郊区县输出技术285项,成交额4.1亿元,增长14.7%,占12.1%。昌平区吸纳城六区技术合同575项,成交额7.4亿元,增长15.6%,占21.9%,居首位;大兴区吸纳575项,成交额7.2亿元,下降51.2%,占21.4%;通州区吸纳288项,成交额5.3亿元,下降77.1%,占15.6%。

四、技术流向

技术流向,从项数看呈“43:55:2”结构。输出到本市技术合同28830项,比上年增长2.7%,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的42.9%;输出到外省市技术合同37212项,增长11.0%,占55.3%;出口技术合同1236项,增长7.9%,占1.8%。

从成交额看呈“23:55:22”结构。输出到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7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2.9%。输出到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722.0亿元,增长6.6%,占54.9%。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696.8亿元,增长6.6%,占22.2%。

1. 输出到本市

输出到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约占两成。输出到本市技术合同28830项,比上年增长2.7%,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的42.9%;成交额717.2亿元,增长23.3%,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2.9%。

(1)合同类型构成

输出到本市技术主要是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合同13847项,成交额4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占输出到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7.9%;技术开发合同次之,技术开发合同12866项,成交额270.2亿元,增长24.6%,占37.3%。

(2)技术领域构成

输出到本市的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17093项,成交额2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1.1%;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836项,成交额131.2亿元,增长1.1倍,占18.3%;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3645项,成交额129.5亿元,增长21.8%,占18.0%。

(3)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是输出到本市知识产权交易的主要形式。其中,技术秘密合同4731项,成交额190.9亿元,比上年增长83.1%,占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6.6%;计算机软件合同9670项,成交额160.3亿元,占22.4%。

2.输出到外省市

(1)基本情况

输出到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略有增长,技术服务是主要形式。输出到外省市技术合同37212项,比上年增长11.0%,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的55.3%;成交额1722.0亿元,增长6.6%,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54.9%。其中,成交额超过50亿元的有16个省市,福建省居首位,输出到福建省技术合同964项,成交额292.0亿元。输出到外省市的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1457.3亿元,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4.6%。现代交通、核应用、电子信息领域、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是技术交易集中领域,成交额1450.7亿元,占84.2%。

① 输出到津冀

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输出到津冀技术合同3475项,成交额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8%。其中,输出到河北省技术合同2099项,成交额62.7亿元,增长93.7%;输出到天津市技术合同1376项,成交额20.4亿元,下降47.3%。

②输出到“长江经济带”

输出到“长江经济带”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输出到“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技术合同15292项,成交额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3.0%。其中,输出到江苏省技术合同2604项,成交额81.9亿元,增长47.7%,居流向长江经济带技术成交额首位。

③输出到“一带一路”

输出到“一带一路”技术合同成交额略有下降。北京输出到“一带一路”14个省(市、自治区)技术合同16837项,成交额890.6亿元,比上年下降9.4%,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1.7%。其中,输出到福建省技术合同964项,成交额292.0亿元,居流向“一带一路”技术成交额首位。

④输出到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

输出到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输出到计划单列市技术合同2693项,成交额95.4亿元,比上年增长67.1%(见图23);输出到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9566项,成交额333.2亿元,增长28.5%。其中,哈尔滨市居首位,成都市和武汉市分别居第二、三位。

⑤输出到东、中、西部地区

从项数看,输出到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呈“53:21:26”结构,从成交额看,呈“48:22:30”结构。

输出到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流向外省市的近一半。输出到东部地区技术合同19736项,成交额830.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8.2%。其中,输出到福建省技术合同964项,成交额292.0亿元,下降4.2%,占输出到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5.2%,稳居东部地区第一位,居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首位(。

输出到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输出到中部地区技术合同7900项,成交额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2.4%。其中,输出到山西省技术合同1146项,成交额81.1亿元,增长1.4倍,稳居输出到中部地区首位;输出到湖北省技术合同1292项,成交额60.7亿元,增长97.4%;输出到湖南省技术合同813项,成交额59.7亿元,增长3.6%。

输出到西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输出到西部地区技术合同9576项,成交额506.3亿元,比上年下降6.6%,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有10个省市。其中,输出到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最大,输出到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合同1129项,成交额83.1亿元,居西部地区吸纳北京技术第一,居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第四位。

(2)输出到外省市技术合同构成

① 合同类型构成

输出到外省市技术主要形式是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合同22417项,成交额1457.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输出到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4.6%;技术开发合同11361项,成交额192.9亿元,下降1.9%,占11.2%。

② 技术领域构成

输出到外省市的技术交易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核应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其中,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1671项,成交额460.9亿元,比上年下降16.0%,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6.8%;核应用领域技术合同215项,成交额282.1亿元,下降11.2%,占16.4%;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18369项,成交额252.7亿元,增长19.9%,占14.7%;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技术合同3265项,成交额239.1亿元,增长1.2倍,占13.9%;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4665项,成交额215.9亿元,增长17.9%,占12.5%。

③ 知识产权构成

专利、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是输出到外省市技术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其中,专利合同571项,成交额2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4.7%;技术秘密合同5298项,成交额181.9亿元,占10.6%;计算机软件合同9055项,成交额117.1亿元,占6.8%。

3.技术出口

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有所增长,大额技术合同占九成,内资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技术出口的六成以上。出口技术合同1236项,比上年增长7.9%,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的1.8%;成交额696.8亿元,增长6.6%,占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2.2%。技术主要出口到美国、沙特阿拉伯、芬兰和荷兰等7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项数呈“86:14”结构,成交额呈“46:54”结构,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合同1058项,占85.6%;成交额317.3亿元,占45.5%。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合同178项,占14.4%;成交额379.5亿元,占54.5%。其中,成交额1000万元以上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668.3亿元,占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的95.9%。内资机构出口技术合同642项,成交额428.2亿元,下降3.2%,占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的61.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技术合同443项,成交额253.4亿元,增长25.8%,占36.4%。

(1)合同类型构成

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是技术出口的主要形式。技术服务合同478项,成交额475.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的68.2%;技术开发合同711项,成交额220.3亿元,增长11.8%,占31.6。

(2)技术领域构成

技术出口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子信息和航空航天领域。其中,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合同71项,成交额290.9亿元,比上年增长4.3%,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1.8%;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856项,成交额241.0亿元,增长44.1%,占34.6%;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合同13项,成交额72.0亿元,增长6.4倍,占10.3%。

(3)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和专利是出口技术合同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技术秘密合同244项,成交额134.2亿元,占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的19.3%;专利合同9项,成交额62.4亿元,占9.0%。

五、技术产权合同

技术产权合同成交额有较大比例上升。成交技术产权合同297项,成交额2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主要集中在电力、电子工业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

第三部分  北京吸纳技术

一、基本情况

吸纳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较快增长。吸纳技术合同47870项,比上年增长3.0%;成交额1415.7元,增长19.5%。其中,吸纳本市技术合同28830项,比上年增长2.7%,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60.2%;成交额717.2亿元,增长23.3%,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50.7%。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18181项,增长4.8%,占38.0%;成交额516.9亿元,增长42.1%,占36.5%。技术进口合同859项,占1.8%;成交额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1.6亿元),占12.8%。

注:技术进口数据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提供。

二、技术来源    

1.吸纳本市

(1)基本情况

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约占吸纳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一半。吸纳本市技术合同28830项,比上年增长2.7%,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60.2%;成交额717.2亿元,增长23.3%,占全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50.7%。吸纳技术秘密合同成交额190.9亿元,占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6.6%;计算机软件合同成交额160.3亿元,占22.4%。技术交易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其中,吸纳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294.6亿元,占41.1%;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131.2亿元,占18.3%;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129.5亿元,占18.0%。

(2)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

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吸纳技术集中在现代交通、电子信息和核应用技术领域。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7942项,成交额25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北京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5.1%。海淀园、丰台园和朝阳园吸纳技术占中关村吸纳的86.8%。海淀园吸纳技术合同4973项,成交额106.6亿元,占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2.3%;丰台园吸纳技术合同691项,成交额85.0亿元,占33.7%;朝阳园吸纳技术合同684项,成交额27.2亿元,占10.8%。交易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其中吸纳现代交通技术合同247项,成交额83.4亿元,占33.1%;吸纳电子信息技术合同4456项,成交额71.1亿元,占28.2%。

(3)区县吸纳本市

技术吸纳方主要集中在海淀区、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和东城区。五城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区县吸纳本市技术的91.3%。海淀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仍然保持领先地位,吸纳本市技术合同10841项,成交额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区县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0.1%;西城区吸纳本市技术4719项,成交额166.9亿元,增长64.1%,占23.3%。

郊区县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郊区县吸纳本市技术合同3038项,成交额42.5亿元,比上年下降37.4%,占区县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9%。其中,大兴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居首位,吸纳技术合同810项,成交额10.0亿元,占1.4%。

2.吸纳外省市

(1)基本情况

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技术开发仍是吸纳技术的主要形式。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18181项,比上年增长4.8%,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38.0%;成交额516.9亿元,增长42.1%,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6.5%。其中,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有11个省市,湖北省仍居首位。吸纳技术开发合同11276项,成交额305.6亿元,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9.1%;吸纳技术秘密合同成交额167.3亿元,占32.4%;吸纳技术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先进制造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6393项,成交额147.5亿元,占28.5%;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合同1229项,成交额87.7亿元,占17.0%;先进制造技术合同2187项,成交额54.0亿元,占10.5%。

①吸纳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

吸纳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均有所增长。吸纳计划单列市技术合同1810项,成交额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吸纳深圳市技术合同839项,成交额12.5亿元;吸纳青岛市技术合同229项,成交额4.4亿元,增长2.2倍;吸纳大连市技术合同637项,成交额3.5亿元。吸纳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8387项,成交额201.9亿元,增长30.3%。其中,吸纳武汉市技术合同3123项,成交额68.9亿元,居省会城市第一位。

②吸纳东、中、西部地区

从项数看,吸纳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呈“50:28:22”结构,从成交额看,呈“46:30:24”结构。

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9134项,成交额2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5.8%。其中,吸纳天津市技术合同2441项,成交额81.6亿元,增长1.6倍,占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4.5%,稳居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首位。

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北京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5155项,成交额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0.1%。其中,吸纳湖北省技术合同3717项,成交额94.3亿元,增长32.1%,占北京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0.7%,稳居中部地区首位,居北京吸纳外省市第一位。

吸纳西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增长。吸纳西部地区技术合同3892项,成交额124.8亿元,比上年增长61.3%,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4.1%。其中,吸纳陕西省技术合同2087项,成交额80.7亿元,居西部地区首位。

(2)中关村吸纳外省市

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略有下降,海淀园技术合同成交额占近六成。吸纳外省市技术3541项,成交额81.5亿元,比上年下降8.9%。其中,海淀园吸纳技术1979项,成交额46.3亿元,占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6.7%;丰台园吸纳技术473项,成交额17.1亿元,占21.0%。园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上海市、四川省、陕西省、江苏省、天津市、辽宁省、湖北省、广东省、甘肃省和山东省。

(3)区县吸纳外省市

技术吸纳方主要集中在海淀区、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和东城区。六城区吸纳技术合同17064项,成交额501.6亿元,占区县吸纳外省市技术的97.1%。其中,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和朝阳区吸纳技术合同16110项,成交额474.6亿元,占91.8%。海淀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据领先地位,吸纳技术合同8689项,成交额215.7亿元,增长52.4%,占区县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1.7%。

郊区县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增长。郊区县吸纳技术合同1117项,成交额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区县吸纳外省市技术的2.9%。其中,大兴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居首位,吸纳技术合同271项,成交额5.5亿元。

(4)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构成

①合同类型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形式是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合同11276项,成交额3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9.1%;技术服务合同次之,成交额150.1亿元,增长65.7%,占29.0%。

②技术领域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6393项,成交额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8.5%;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技术合同1229项,成交额87.7亿元,增长65.7%,占17.0%;先进制造领域技术合同2187项,成交额54.0亿元,增长40.9%,占10.5%。

③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专利和计算机软件是吸纳技术涉及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技术秘密合同6898项,成交额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2.4%;专利技术合同465项,成交额37.4亿元,增长1.2倍,占7.2%;计算机软件合同2219项,成交额31.4亿元,增长25.4%,占6.1%。

④科技计划项目构成

科技计划项目占吸纳外省市计划项目合同成交额的一半以上。吸纳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合同5683项,成交额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68.2%,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0.3%。其中,吸纳部门计划项目技术合同1851项,成交额117.9亿元,增长82.1%,占22.8%;吸纳国家计划项目技术合同3025项,成交额102.2亿元,增长46.0%,占19.8%。

⑤社会经济服务目标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源的生产和合理利用等目标。服务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技术合同6412项,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项数的35.3%;成交额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4.7%。服务于能源的生产和合理利用的技术合同1416项,增长7.2%,占7.8%;成交额93.3亿元,增长88.2%,占18.0%。

⑥大额技术合同构成

吸纳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吸纳成交额1000万元以上的大额技术合同697项,成交额336.6亿元,比上年增长63.5%,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5.1%。其中,技术开发合同461项,成交额188.4亿元,增长44.7%,占吸纳外省市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6.0%;技术服务合同161项,成交额101.4亿元,增长80.5%,占30.1%。吸纳的大额技术合同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现代交通领域。技术秘密和专利是大额技术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

⑦技术卖方

吸纳技术主要来自企业。北京吸纳外省市企业技术合同8691项,成交额356.4亿元,比上年增长67.2%,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8.9%;吸纳事业法人技术合同9215项,成交额142.2亿元,增长1.9%,占27.5%。其中,吸纳高等院校技术合同7439项,成交额84.8亿元;吸纳科研机构技术合同1364项,成交额55.1亿元。

⑧技术买方

以企业吸纳技术为主。北京企业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8987项,成交额2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2.2%。其中,内资企业吸纳技术合同8190项,成交额253.4亿元,占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3.9%;国有企业吸纳技术合同1239项,成交额48.7亿元,占内资企业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9.2%。

北京国内和国际技术交易情况

2014年国内技术交易合同84520项,成交额3212.3亿元,增长20.4%,占北京国内和国际技术交易成交总额的78.5%;国际技术交易合同2095项,成交额878.4亿元,下降1.7%,占21.5%。

注:技术进口数据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提供。

第四部分  技术转移机构

2014年,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受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委托对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机构进行抽样调查,涉及113家技术转移机构,其中企业79家,事业单位14家,社团组织1家,其他组织(内设机构)19家。

113家技术转移机构有从业人员11370人  ,其中专职技术转移服务人员2817人;技术经纪人332人。

113家技术转移机构全年营业总收入270.5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128.2亿元,促成技术转移项目总数46132项,促成技术转移交易额1021亿元;举办技术转移活动1906次,服务企业数量15279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