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综述

  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立足坚持和强化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不断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北京技术市场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90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为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破解“城市病”难题和支持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一、总体情况

  
       2016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74965项,比上年增长3.7%;成交额3940.8亿元,增长14.1%,占全国总量的34.6%;技术交易额2919.3亿元,增长5.5%,占全市成交额的74.1%;平均单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25.7万元,增长10.0%。

  从技术流向看,流向本市、外省市和出口技术合同项数呈“46:52:2”格局,分别为34759项、38928项和1278项;成交额呈“三五二”格局,占比分别为28%、51%和21%,即1131.3亿元、1997.2亿元和812.3亿元。

  从技术领域看,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四个领域,四领域项数占全市的75.5%,成交额占81.9%。

  从合同类型看,技术咨询、服务合同47191项,占全市的63.0%;成交额3169.2亿元,增长15.5%,占80.4%。技术开发、转让合同27774项,占全市的37.0%;成交额771.6亿元,增长8.9%,占19.6%。

  从交易主体看,本市技术交易主体超过2万家,达到22679家。其中,技术卖方5275家,比上年增加122家,增长2.4%,买方17404家,增加1648家。技术卖方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分别为158家、29家和5046家;成交项数分别为8401项、3611项、62646项,占全市成交项数比重分别为11.2%、4.8%和83.6%;成交额分别为114.9亿元、28.7亿元和3712.5亿元,占比分别为2.9%、0.7%和94.2%。

  从各区分布看,海淀区成交项数和成交额均居首位,成交项数51104项,占全市的68.2%;成交额1524.0亿元,占全市的38.7%。从项数看,朝阳区和西城区位居第二和第三,项数分别为6778项和4901项,分别占全市的9.0%和6.5%;从成交额看,朝阳区和丰台区位居第二和第三,成交额分别是754.7亿元和637.9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9.2和16.2%。

  从政策落实看,在5275家技术卖方机构的74965项技术合同中,审批单位奖酬金额达88.8亿元。

  二、主要特点

  1.技术市场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增长。经测算,2016年,北京地区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2365.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值24899.3亿元)的比重[②]达9.5%。

  2.技术市场融入国家“三大战略”成效显著

  流向“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居主导地位。2016年,北京技术流向津冀技术合同3848项,比上年增长4.1%,成交额154.7亿元,增长38.7%,占北京流向外省市的7.7%;流向“长江经济带”各省区市技术合同16367项,增长3.6%,成交额983.6亿元,增长11.2%,占北京流向外省市的49.2%;流向“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技术合同20808项,成交额1002.8亿元,占北京流向外省市的50.2%。

  3. 创新驱动激发企业活力效果明显

  企业输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分别超过九成和六成。2016年企业输出技术62646项,成交额37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4.2%;北京企业吸纳(本市和外省市)技术30718项,成交额1103.2亿元,占北京吸纳(本市和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2.9%。

  4.小微企业“双创”发展迅速

  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显著增长。2016年,技术卖方中的小微企业3745家,占全市技术卖方的71.0%,比上年增长4.3%;输出技术合同22380项,成交额344.2亿元,增长14.4%。其中,五成以上是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新注册技术卖方1506家,占卖方总数的28.3%,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1230家,占新注册技术卖方的81.7%。

  5.创新驱动首都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北京吸纳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现代交通、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市比例超过四成。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2.4倍;现代交通领域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36.4亿元,增长43.5%;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吸纳技术89.0亿元,增长85.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纳技术134.9亿元。

  6.技术交易区域聚集效应显著

  海淀、朝阳、丰台、东城和西城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九成。2016年,海淀、朝阳、丰台、东城和西城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总量的92.4%,成交额分别为1524.0亿元、754.7亿元、637.9亿元、474.4亿元和249.1亿元,分别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8.7%、19.2%、16.2%、12.0%和6.3%。

  7.助力“一站一台”等区域合作硕果累累

  输出到“一站一台”等区域合作省市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显著增长。2016年,北京输出与市科委开展区域合作的16个[③]省区市的技术合同7701项,成交额643.9亿元,比上年增长56.3%。其中,重庆市、黑龙江省、石家庄市、贵阳市、银川市5个建立“一站一台”的区域成交额366.2亿元,增长1.9倍。

  三、北京国内和国际技术交易情况

  2016年国内技术交易合同94801项,成交额41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占北京国内和国际技术交易成交额的81.2%;国际技术交易合同1817项,成交额961.0亿元,占18.8%。

  

  第二部分  北京输出技术

  一、基本情况

  1. 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实现成交额大幅增长。2016年,本市输出技术合同74965项,比上年增长3.7%,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9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实现合同成交额749.2亿元,实现技术交易额717.0亿元。

  表2:技术输出指标

项目

2015年

2016年

比上年增长(%)

2016年占比(%)

合同数(项)

72272

74965

3.7

100.0

流向本市

33514

34759

3.7

46.4

流向外省市

37447

38928

4.0

51.9

技术出口

1311

1278

-2.5

1.7

成交额(亿元)

3452.6

3940.8

14.1

100.0

流向本市

625

1131.3

81.0

28.7

流向外省市

1878.7

1997.2

6.3

50.7

技术出口

948.8

812.3

-14.4

20.6

实现合同数(项*次)

48991

47818

-2.4

——

实现合同成交额(亿元)

1229.7

749.2

-39.1

——

实现技术交易额(亿元)

1206.9

717.0

-40.6

——

  单份合同成交额集中在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 2016年,单份合同成交额在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的合同项数占比最大,占输出合同总项数的47.5%,该区段的合同成交额仅占全市成交额的3.6%。千万以上的合同项数虽然只占输出合同总项数的3.6%,但该段的合同成交额占比达到了81.8%。

  二、技术合同构成

  1.合同类型构成

  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占比较为稳定。技术开发合同26314项,成交额687.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占全市成交额的17.4%;技术转让合同1460项,成交额84.5亿元,增长39.1%,占2.1%。

  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有所增长。技术咨询合同4559项,成交额1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占全市成交额的3.7%;技术服务合同42632项,成交额3022.9亿元,增长12.4%,占76.7%。

  2.技术领域构成

  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占据主导地位。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998.3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25.3%;现代交通领域成交额878.7亿元,占22.3%;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成交额786.1亿元,占19.9%;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成交额564.0亿元,占14.3%。

  现代交通、新材料及其应用、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2317项,成交额878.7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倍;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技术合同1402项,成交额82.8亿元,增长73.5%;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技术合同4769项,成交额173.7亿元,增长43.0%;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998.3亿元,增长32.8%。

  3.知识产权构成

  专利和技术秘密为知识产权交易主要形式,专利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上升。涉及专利的合同1024项,成交额772.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倍,占全市成交额的19.6%;涉及技术秘密的合同11801项,成交额532.6亿元,占13.5%。

  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较快。植物新品种技术合同238项,成交额9.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倍,占全市成交额的0.2%;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合同847项,成交额24.6亿元,增长1.3倍,占0.6%;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技术合同20848项,成交额390.6亿元,增长22.2%,占9.9%;生物医药新品种技术合同807项,成交额24.1亿元,占0.6%。

  4.科技计划项目构成

  计划内项目成交额有所增长。计划内项目3221项,成交额169.8亿元,增长36.7%,占全市成交额的4.3%。部门计划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划项目,以及地市县计划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增长。国家计划项目278项,成交额6.2亿元,占0.2%;部门计划项目890项,成交额40.2亿元,增长28.9%,占1.0%;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划项目1592项,成交额75.3亿元,增长36.6%,占1.9%;地市县计划项目461项,成交额48.0亿元,增长88.4%,占1.2%。

  5.社会经济服务目标构成

  输出技术主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环境治理与保护等目标。服务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技术合同33304项,成交额140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占全市成交额的35.6%;服务于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的技术合同3485项,成交额819.6亿元,增长31.2%,占20.8%;服务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的技术合同2959项,成交额551.8亿元,增长16.3%,占14.0%。

  6.大额技术合同构成

  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输出大额技术合同2736项,成交额32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市成交额的81.8%。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

  大额技术合同主要输出到外省市。在京转化大额技术合同1091项,成交额7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5倍,占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4.7%;流向外省市大额技术合同1383项,成交额1643.3亿元,增长7.2%,占51.0%;出口技术262项,成交额784.5亿元,占24.3%。

  大额技术合同的买、卖方主要集中在内资企业。北京内资企业输出大额技术合同2264项,成交额2781.0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占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6.2%;内资企业(包括北京的和外省市的)吸纳北京大额技术合同1750项,成交额1958.3亿元,增长24.8%,占60.7%。

  7.技术卖方构成

  技术卖方机构数平稳增长,内资企业是技术输出的主力军。2016年,技术卖方机构5275家,比上年增加122家。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技术卖方机构占近六成。企业输出技术合同62646项,成交额37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占全市成交额的94.2%,其中,内资企业输出技术合同57970项,成交额3364.9亿元,增长25.8%,占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0.6%。

  高等学校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高等学校输出技术合同3611项,成交额28.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82.5%输出到企业。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8401项,成交额114.9亿元。其中,43.9%输出到企业。。

  8.技术买方构成

  技术买方机构数较快增长,企业作为技术买方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吸纳北京技术的买方机构(包括北京的、外省市的和国外的)34526家,比上年增加1954家。其中,企业吸纳北京技术合同49049项,成交额29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占全市成交额的75.4%。其中,企业吸纳北京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技术合同7451项,成交额74.0亿元。

  三、中关村及各区输出技术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

  海淀园和朝阳园是主要技术输出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3148家技术卖方机构输出技术合同54710项,成交额3067.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占全市成交额的77.8%。海淀园居首位,输出技术合同41935项,成交额1260.9亿元,增长8.6%,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1.1%;丰台园次之,输出技术合同2221项,成交额608.5亿元,增长27.5%,占19.8%。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是主要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840.7亿元、741.8亿元、714.8亿元和268.3亿元,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例分别为27.4%、24.2%、23.3%和8.7%。

  2.各区输出技术

  (1)城六区输出技术

  技术输出仍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东城区和西城区。海淀区输出的技术合同51104项,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项数的68.2%,成交额1524.0亿元,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8.7%。五区占全市成交额的九成以上。朝阳区输出技术合同6778项,成交额754.7亿元,占19.2%;丰台区输出技术合同3347项,成交额637.9亿元,占16.2%;东城区输出技术合同2508项,成交额474.4亿元,占12.0%;西城区输出技术合同4901项,成交额249.1亿元,占6.3%)。

  (2)郊区输出技术

  
郊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郊区输出技术合同4783项,成交额2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占全市成交额的6.3%。大兴区、昌平区和通州区是郊区主要技术输出方。

  (3)城六区向郊区输出技术

  城六区向郊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上年大幅增长,海淀区、朝阳区和西城区是主要输出区,房山区和大兴区是主要吸纳区。城六区向郊区输出技术合同3618项,成交额96.4亿元,比上年增长42.3%。其中,海淀区向郊区输出技术2170项,成交额35.1亿元,增长67.6%,占城六区向郊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6.4%;朝阳区输出498项,成交额29.6亿元,增长4.8倍,占30.7%;西城区输出530项,成交额16.3亿元,占16.9%。房山区吸纳城六区技术合同331项,成交额35.2亿元,增长13.4倍,占36.5%,居首位;大兴区吸纳876项,成交额22.2亿元,占23.1%。

  四、技术流向

  从项数看呈“46:52:2”结构。流向本市技术合同34759项,比上年增长3.7%,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的46.4%;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38928项,增长4.0%,占51.9%;出口技术合同1278项,降低2.5%,占1.7%。

  从成交额看呈“28:51:21”结构。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0%,占全市成交额的28.7%;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997.2亿元,增长6.3%,占50.7%;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812.3亿元,占20.6%。

  1.流向本市

  落地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较快,占比近三成。流向本市技术合同34759项,比上年增长3.7%,占全市成交项数的46.4%;成交额1131.3亿元,增长81.0%,占28.7%。

  (1)合同类型构成

  流向本市技术交易形式主要是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合同17935项,成交额820.2亿元,占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2.5%;技术开发合同次之,13870项,成交额225.5亿元,占19.9%。

  (2)技术领域构成

  流向本市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21303项,成交额489.8亿元,比上年增长81.0%,占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3.3%;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3444项,成交额326.1亿元,增长2.8倍,占28.8%;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781项,成交额85.7亿元,增长22.8%,占7.6%。

  (3)知识产权构成

  专利和计算机软件合同是流向本市知识产权交易的主要形式。专利合同400项,成交额235.4亿元,占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0.8%;计算机软件合同10341项,成交额154.2亿元,占13.6%;技术秘密合同5841项,成交额137.8亿元,占12.2%。

  2.流向外省市

  (1)基本情况

  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略有增长,技术服务是主要形式。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38928项,比上年增长4.0%,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项数的51.9%;成交额1997.2亿元,增长6.3%,占全市成交额的50.7%。其中,成交额超过50亿元的省区市共19个,广东省居首位,流向广东省技术合同3923项,成交额173.4亿元,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7%。流向外省市的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1587.7亿元,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9.5%。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是技术交易集中
领域,成交额1598.3亿元,占80.0%。

  ①流向津冀技术

  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流向津冀技术合同3848项,成交额154.7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7%。其中,流向河北省技术合同2362项,成交额98.7亿元,增长83.0%;流向天津市技术合同1486项,成交额56.0亿元,下降2.8%。

  ②流向“长江经济带”省区市技术

  
流向“长江经济带”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稳定增长。流向“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技术合同16367项,成交额9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9.3%。其中,流向重庆市技术合同829项,成交额142.7亿元,增长3.1倍,居首位。

  ③流向“一带一路”省区市技术

  流向“一带一路”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流向“一带一路”18个沿线省区市技术合同20808项,成交额10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3%,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0.2%。其中,流向广东省技术合同3923项,成交额173.4亿元,居首位。

  ④流向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技术

  
流向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流向计划单列市技术合同2977项,成交额78.1亿元,比上年下降9.5%(见图20);流向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9818项,成交额408.8亿元,下降21.9%。

  ⑤流向东、中、西部地区技术

  从项数看,流向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呈“55:20:25”结构,从成交额看,呈“40:26:34”结构。

  
        流向东部地区技术合同额有所下降。流向东部地区技术合同21428项,成交额749.7亿元,比上年下降24.4%。其中,流向广东省技术合同3923项,成交额173.4亿元,占流向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1.8%,居东部地区首位,居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首位。

  流向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流向中部地区技术合同7847项,成交额5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7.0%,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5.7%。其中,流向湖北省技术合同1394项,成交额129.6亿元,增长3.1倍,居流向中部地区首位;流向江西省技术合同626项,成交额92.2亿元,增长1.2倍;流向山西省技术合同1043项,成交额75.2亿元,增长2.9倍。

  流向西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较快。流向西部地区技术合同9653项,成交额6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11个省市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其中,流向重庆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最大,流向重庆市技术合同829项,成交额142.7亿元,增长3.1倍,居西部地区吸纳北京技术首位,居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第二位。

  (2)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构成

  ① 合同类型构成

  流向外省市技术主要交易形式是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合同24211项,成交额1587.7亿元,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9.5%;技术开发合同11706项,成交额268.8亿元,增长20.9%,占13.5%。

  ② 技术领域构成

  流向外省市技术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其中,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1525项,成交额7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7.0%;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3369项,成交额418.9亿元,占21.0%;电子信息领域22048项,成交额285.7亿元,增长19.8%,占14.3%;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1776项,成交额154.1亿元,增长23.1%,占7.7%。

  ③ 知识产权构成

  专利、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是流向外省市技术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其中,专利技术合同618项,成交额4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3.4%;技术秘密合同5608项,成交额246.2亿元,占12.3%;计算机软件合同10173项,成交额179.9亿元,增长31.7%,占9.0%。

  3.技术出口

  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大额技术合同占九成,内资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技术出口的六成。出口技术合同1278项,比上年下降2.5%,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的1.7%;成交额812.3亿元,下降14.4%,占全市成交额的20.6%。技术主要出口到美国、斯里兰卡、芬兰和沙特阿拉伯等8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项数呈“65:35”结构,成交额呈“31:69”结构。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合同834项,占出口技术合同项数的65.3%;成交额254.8亿元,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1.4%。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合同444项,占34.7%;成交额557.5亿元,占68.6%。其中,成交额1000万元及以上大额技术合同784.5亿元,占96.6%。内资企业出口技术合同642项,成交额490.1亿元,增长14.8%,占60.3%;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技术合同415项,成交额216.5亿元,占26.7%。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合同138项,成交额267.6亿元,占32.9%。

  (1)合同类型构成

  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是技术出口的主要交易形式。技术服务合同486项,成交额614.9亿元,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5.7%;技术开发合同738项,成交额192.9亿元,占23.7%。

  (2)技术领域构成

  
技术出口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子信息和现代交通领域。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合同73项,成交额364.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4.8%;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869项,成交额222.9亿元,下降8.2%,占27.4%;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11项,成交额53.5亿元,增长1.4倍,占6.6%。

  (3)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和专利合同是出口技术合同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技术秘密合同352项,成交额148.6亿元,占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的18.3%;专利合同6项,成交额69.5亿元,占8.6%。

  五、技术产权合同

  技术产权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技术产权合同393项,成交额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53.6%,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领域。

  第三部分  北京吸纳技术

  一、基本情况

  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吸纳技术合同56019项,比上年增长10.3%;成交额1901.9亿元,增长44.2%。其中,吸纳本市技术合同34759项,增长3.7%,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62.7%;成交额1131.3亿元,增长81.0%,占64.5%。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20721项,增长24.6%,占37.3%;成交额621.9亿元,增长19.0%,占35.5%。技术进口合同539项,成交额2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8.7亿元)(见表3)。

  表3 技术吸纳指标

项目

2015年

2016年

比上年增长(%)

2016年占比(%)

合同数(项)

50769

56019

10.3

100.0

吸纳本市

33514

34759

3.7

62.0

吸纳外省市

16626

20721

24.6

37.0

技术进口

629

539

-14.3

1.0

成交额(亿元)

1318.8

1901.9

44.2

100.0

吸纳本市

625

1131.3

81.0

59.5

吸纳外省市

522.5

621.9

19.0

32.7

技术进口

171.3

(26.4亿美元)

148.7

(21.6亿美元)

-13.2

7.8

  注:技术进口数据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提供

  二、技术来源

  1.吸纳本市

  (1)基本情况

  吸纳本市技术合同项数与成交额均占六成。吸纳本市技术合同34759项,比上年增长9.3%,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62.0%;成交额1131.3亿元,增长81.0%,占59.5%。技术交易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现代交通领域。其中,吸纳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489.8亿元,占43.3%;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326.1亿元,占28.8%;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85.7亿元,占7.6%。

  (2)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

  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8601项,成交额425.3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占北京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7.6%。海淀园和丰台园吸纳技术占中关村吸纳本市的89.0%。其中,海淀园吸纳技术合同6446项,成交额277.8亿元,增长近3倍,占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5.3%;丰台园吸纳技术合同442项,成交额100.8亿元,增长近20倍,占23.7%。交易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其中,吸纳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6494项,成交额273.4亿元,占64.3%;吸纳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447项,成交额106.7亿元,占25.1%。

  (3)各区吸纳本市技术

  技术吸纳方主要集中在海淀区、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和东城区。五城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各区吸纳本市技术的89.9%。其中,海淀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仍然保持领先地位,吸纳本市技术合同15085项,成交额4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6%,占各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0.5%;西城区吸纳本市技术4889项,成交额229.8亿元,增长52.0%,占20.3%。

  郊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较快增长。郊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4107项,成交额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占各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3%。其中,房山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跃居首位,吸纳技术合同390项,成交额36.2亿元,占3.2%。

  2.吸纳外省市

  (1)基本情况

  
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明显,技术开发仍是主要交易形式。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20721项,比上年增长24.6%,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37.0%;成交额621.9亿元,增长19.0%,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2.7%。其中,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有12个省区市,湖北省居首位。吸纳技术开发合同12595项,成交额356.9亿元,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7.4%;吸纳技术秘密合同6707项,成交额160.2亿元,占25.8%。吸纳技术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先进制造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8206项,成交额185.6亿元,占29.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合同1266项,成交额85.4亿元,占13.7%;先进制造技术合同1561项,成交额78.0亿元,占12.5%。

  ①吸纳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

  
吸纳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增长迅速。吸纳计划单列市技术合同2185项,成交额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0%。其中,吸纳深圳市技术合同586项,成交额12.0亿元;吸纳大连市技术合同634项,成交额13.0亿元;吸纳青岛市技术合同761项,成交额19.8亿元。吸纳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11034项,成交额322.8亿元,增长46.2%。其中,吸纳武汉市技术合同2707项,成交额106.9亿元,居省会城市首位。


  ②吸纳东、中、西部地区

  从项数看,吸纳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呈“52:30:18”结构,从成交额看,呈“42:35:23”结构。

  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上升。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10796项,成交额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1.8%。其中,吸纳天津市技术合同2407项,成交额85.9亿元,占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3.0%,稳居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首位。

  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北京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6165项,成交额2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4.7%。其中,吸纳湖北省技术合同3006项,成交额122.9亿元,占北京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7.0%,居中部地区首位。

吸纳西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吸纳西部地区技术合同3760项,成交额14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3.5%。其中,吸纳陕西省技术合同2407项,成交额106.3亿元,居西部地区首位。

  (2)中关村吸纳外省市

  
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明显下降。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3506项,成交额94.7亿元,比上年下降18.4%。其中,海淀园吸纳技术2045项,成交额48.0亿元,占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0.7%;丰台园吸纳技术200项,成交额11.1亿元,占11.7%;昌平园吸纳技术248项,成交额8.2亿元,占8.7%。

  (3)各区吸纳外省市

  技术吸纳方主要集中在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和朝阳区。城六区吸纳技术合同19253项,成交额586.8亿元,占全市吸纳外省市技术的94.3%。其中,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和朝阳区吸纳技术合同17945项,成交额526.6亿元,占84.7%。海淀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据领先地位,吸纳技术合同9991项,成交额216.2亿元,占34.8%。

        郊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较快增长。郊区吸纳技术合同1468项,成交额35.2亿元,比上年增长62.2%,占全市吸纳外省市技术的5.7%。其中,昌平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居首位,吸纳技术合同410项,成交额9.1亿元(见图40)。

  (4)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构成

  ①合同类型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形式是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合同12595项,成交额35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7.4%;技术服务合同6818项,成交额231.4亿元,增长8.4%,占37.2%。

  ②技术领域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8206项,成交额185.6亿元,比上年增长63.0%,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9.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技术合同1266项,成交额85.4亿元,占13.7%;先进制造领域技术合同1561项,成交额78.0亿元,占12.5%。

  ③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和专利是吸纳技术中涉及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技术秘密合同6707项,成交额160.2亿元,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5.8%;计算机软件合同2002项,成交额44.6亿元,增长34.0%,占7.2%;专利技术合同784项,成交额40.6亿元,增长28.0%,占6.5%。

  ④科技计划项目构成

  科技计划项目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三成以上。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合同6156项,成交额212.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4.1%;其中,吸纳部门计划项目技术合同1194项,成交额71.8亿元,占11.5%;吸纳国家计划项目技术合同4258项,成交额115.3亿元,增长72.0%,占18.5%。

  ⑤社会经济服务目标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服务于能源的生产和合理利用、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等目标。服务于能源的生产和合理利用的技术合同1179项,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项数的5.7%,成交额79.4亿元,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2.8%;服务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技术合同8587项,占41.4%,成交额225.9亿元,增长123.2%,占36.3%。

  ⑥大额技术合同构成

  吸纳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吸纳成交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额技术合同732项,成交额4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0.6%。其中,技术开发合同480项,成交额233.4亿元,增长38.4%,占吸纳外省市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3.1%;技术服务合同211项,成交额184.4亿元,增长15.4%,占42.0%。吸纳的大额技术合同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和先进制造等领域。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和专利是大额技术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

  ⑦技术卖方

  吸纳技术主要来自企业。北京吸纳外省市企业技术合同9809项,成交额421.8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7.8%;吸纳事业法人技术合同10845项,成交额197.9亿元,增长53.7%,占31.8%。其中,吸纳高等院校技术合同8462项,成交额76.6亿元,增长64.1%;吸纳科研机构技术合同1875项,成交额114.9亿元,增长51.3%。

  ⑧技术买方

  以企业吸纳技术为主。北京企业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9843项,成交额3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8%,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8.3%。其中,内资企业吸纳技术合同9099项,成交额344.1亿元,占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5.0%;国有企业吸纳技术合同1463项,成交额121.0亿元,占内资企业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5.2%。

  第四部分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2016年,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受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委托对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⑪进行抽样调查,涉及89家。其中,企业53家,事业单位25家,其他组织(内设机构)11家。

  89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10438人,其中专职从事技术转移服务工作人员5064人;技术经纪人379名。

  89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全年营业总收入216.3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50.3亿元,促成技术转移项目总数9064项,成交额160.0亿元;举办技术转移活动2840次,服务企业32326家。

  第五部分  附件

  一、主要指标与名词解释

  1.技术卖方:指技术的出让方。

  2.技术买方:指技术的受让方。

  3.科研机构:指经批准设立的单位性质为事业法人的科研院所,不含转企院所。

  4.技术合同:指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5.技术开发合同: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6.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是指技术在不同的法律主体之间的转移。技术转让合同包括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转让、动植物新品种权转让、生物医药新品种权转让合同。从广义上讲,当事人之间就特定的、现有的、不同权利化程度的技术成果的转让所订立的合同。

  7.技术咨询合同:指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合同。

  8.技术服务合同: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建设工程合同和承揽合同。

  9.技术合同成交额:指已登记技术合同约定标的金额的总和。

  10.技术交易额:指登记合同成交额中,明确规定属于技术交易的金额。即从合同成交额中扣除所提供的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费用后实际技术交易额,但合理数量的物品并已直接进入研究开发成本的除外。

  11.实现合同成交额:指审核确认的技术合同收入金额总和。包括实现当年和以往登记的合同成交额,即签订的合同价款中已到帐的部分。

  12.实现技术交易额:指审核确认的技术合同收入金额中,明确属于技术交易额的总和。

  13.技术性收入:指实现技术交易额中扣除劳务费、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设备购置及使用费、专用业务费和一、二级管理费六份成本后的部分。

  14.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指技术交易额中扣除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专用业务费和一二级管理费四份成本后的部分。

  15.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通过专家论证并经北京市统计局认可,用14中的计算方法产生的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技术交易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作用。

  16.技术产权交易:指科技成果和以科技成果投资、风险投资等所形成的财产所有权及相关财产权益的有偿转让行为。技术成果入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以及含有技术参与的并购都属于技术产权交易范畴。

  17.城六区:指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六个城区。

  18.郊区:指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和延庆区十个郊区。

  19.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统计口径按照2012年10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批复》(国函〔2012〕168号)包含“一区十六园”,即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和延庆园。

  20.“长江经济带”:包括省(市)有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云南省和贵州省。

  21.“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西藏自治区。

  22.计划单列市:指宁波市、深圳市、大连市、青岛市和厦门市。

  23.副省级城市: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济南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和西安市。

  24.东部地区: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在北京输出东部地区和北京吸纳东部地区的统计口径中不含北京市。

  25.中部地区:指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山西省。

  26.西部地区:指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27.技术进口合同:指我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从境外引进技术,与技术输出国(或地区)的当事人订立的合同。

  28.技术出口合同:指我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境外输出技术,与技术引进国(或地区)的当事人订立的合同。

  29.国内技术交易额和国际技术交易额:国内技术交易额包括北京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和北京技术产权交易额;国际技术交易额包括技术进口和技术出口。

  30.技术转移: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

  31.技术转移机构:是指为实现和加速技术转移过程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包括技术经纪、技术集成与经营和技术投融资服务机构等,但单纯提供信息、法律、咨询、金融等服务的机构除外。


  [①]全国数据来源于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

  [②]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是用来反映技术交易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作用的指标(市科委和市统计局连续8年联合发布),其中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指实现技术交易额中扣除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专用业务费和一二级管理费四份成本后的部分。

  [③]与北京市科委开展区域科技合作的地区:重庆、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天津、青海、宁夏、贵阳、银川、石家庄、沈阳、拉萨、大同、南阳、十堰、和田。其中,建立“一站一台”的地区为:重庆市、黑龙江省、石家庄市、贵阳市和银川市。

  [④]“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云南省和贵州省。

  [⑤]“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西藏自治区。

  [⑥]计划单列市指宁波市、深圳市、大连市、青岛市和厦门市。

  [⑦]副省级城市指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济南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和西安市。

  [⑧]东部地区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在北京流向东部地区和北京吸纳东部地区的统计口径中不含北京市。

  [⑨]中部地区指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山西省。

  [⑩]西部地区指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⑪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是指为实现和加速技术转移过程提供各类服务的机构,包括技术经纪、技术集成与经营和技术投融资服务等,但单纯提供信息、法律、咨询、金融等服务的机构除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