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综述

2017年,是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系统推进深化改革新举措,加快形成创新发展新动能。北京技术市场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4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为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服务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总体情况

2017年,北京技术市场实现“双突破”,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突破8万项,达81266项,比上年增长8.4%,增幅达近5年最高;成交额突破4000亿元,达4485.3亿元,增长13.8%,占全国总量的33.4% ;技术交易额3703.9亿元,增长26.9%,占全市成交额的82.6%;平均单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51.9万元,增长5.0%(见图1)。

图1:1997-2017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

从技术流向看,流向本市、外省市和出口技术合同项数呈“44:54:2”格局,分别为35709项、44287项和1270项;成交额呈“27:52:21”格局,金额分别为1193.9亿元、2327.3亿元和964.1亿元。

从技术领域看,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现代交通和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四个领域,四领域技术合同项数占全市的74.1%,成交额占83.8%。

从合同类型看,技术开发、转让合同28349项,占全市的34.9%;成交额9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21.6%。技术咨询、服务合同52917项,占65.1%;成交额3518.6亿元,增长11.0%,占78.4%。

从交易主体看,本市技术交易主体超过2万家,达到22332家。其中,技术卖方5574家,比上年增加299家,增长5.7%,技术买方16758家。技术卖方中,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分别为154家、35家和5339家;成交项数分别为9508项、3250项和68071项,占全市成交项数比重分别为11.7%、4.0%和83.8%;成交额分别为306.0亿元、21.4亿元和4149.3亿元,占比分别为6.8%、0.5%和92.5%。

从各区分布看,海淀区成交项数和成交额均居首位,成交项数52225项,占全市的64.3%;成交额1620.0亿元,占36.1%。从项数看,西城区和朝阳区位居第二和第三,项数分别为7105项和6552项,分别占8.7%和8.1%;从成交额看,朝阳区和丰台区位居第二和第三,成交额分别是930.0亿元和704.6亿元,分别占20.7%和15.7%。

从政策落实看,与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和北京市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积极合作,帮助技术交易主体落实优惠政策,技术市场发展环境得到不断优化。在5574家技术卖方机构的81266项技术合同中,审批单位奖酬金额达110.3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受理属于技术交易免征增值税范围的有16572户次、免税销售额576.9亿元。

二、主要特点

1.技术市场对首都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增长。经测算,2017年,北京地区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26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地区生产总值(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初步核算值28000.4亿元)的比重 达9.51%(见图2)。

图2:2008-2017年北京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及其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技术交易质量进一步优化提升

技术开发、转让成交额增长明显,成交合同28349项,成交额9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全市的21.6%。输出涉及知识产权技术合同38882项,成交额1871.2亿元,占41.7%;专利、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交易的主要形式,成交合同36202项,成交额1774.4亿元,占39.6%。

3.创新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企业仍是技术输出的主力军,输出技术合同68071项,占全市的83.8%,成交额4149.3亿元,占92.5%。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速明显,输出技术合同12758项,比上年增长6.2%;成交额327.4亿元,增长128.1%。

4.高新技术助力“高精尖”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效果明显

“高精尖 ”领域输出技术合同24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落地本市成交额705.4亿元,占落地技术的59.1%。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落地技术4032项,成交额267.3亿元,占11.3%;现代交通领域落地技术1056项,成交额125.6亿元,增长46.6%。

5.协同创新促进京津冀一体化跑出“加速度”

流向津冀技术合同4646项,比上年增长20.7%,成交额203.5亿元,增长31.5%,占北京流向外省市的8.7%。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达121.0亿元,占输出津冀的59.4%,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合同222项,成交额22.4亿元,增长73.1%。

6.融入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取得新成效

流向“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 技术合同23318项,比上年增长12.1%,成交额1126.0亿元,增长12.3%,占北京流向外省市的48.4%,主要集中于现代交通、电子信息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成交额878.4亿元,占流向“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8.0%;流向“长江经济带”各省区市 技术合同18221项,增长11.3%,成交额1011.6亿元,增长2.8%,占43.5%,主要集中于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现代交通和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791.4亿元,占流向“长江经济带”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8.2%。

7.推动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建设实现新突破

技术出口合同1270项,成交额9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成交额1000万元及以上大额技术合同940.2亿元,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7.5%。技术出口到9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子信息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等领域,成交额783.1亿元,占81.2%。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合同163项,成交额300.8亿元,增长12.4%,占31.2%,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子信息和现代交通领域,占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80.8%。

三、北京国内和国际技术交易情况

国内技术交易合同100804项,成交额45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占北京国内和国际技术交易成交额的80.1%;国际技术交易合同1804项,成交额1145.0亿元,占20.0%(见表1)。

表1:北京国内和国际技术交易数据

注:1.技术进口数据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提供;

2.2017年汇率按2017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兑人民币6.5063元)计算。


第二部分 北京输出技术

一、基本情况

1.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实现成交额大幅增长。本市输出技术合同81266项,比上年增长8.4%,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485.3亿元,增长13.8%;实现合同成交额889.0亿元,增长18.7%,实现技术交易额853.0亿元(见表2)。

表2:技术输出指标

2.单份合同成交额集中在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单份合同成交额在十万元到百万元之间的合同项数占比最大,占输出合同总项数的48.8%,该区段的合同成交额仅占全市成交额的3.6%。千万以上的合同项数虽然只占输出合同总项数的3.8%,但该段的合同成交额占比达到了82.5%(见图3)。

图3:2017年北京成交技术项数和成交额所在区间比例分布

二、技术合同构成

1.合同类型构成

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技术开发合同26906项,成交额8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占全市成交额的18.9%;技术转让合同1443项,成交额119.6亿元,增长41.5%,占2.7%。

技术咨询合同成交额略有下降,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技术咨询合同4859项,成交额139.3亿元,比上年下降4.8%,占全市成交额的3.1%;技术服务合同48058项,成交额3379.3亿元,增长11.8%,占75.3%(见图4)。

图4:技术合同类型构成

2.技术领域构成

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现代交通、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占据主导地位。电子信息领域成交额1229.9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27.4%;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成交额1039.8亿元,占23.2%;现代交通领域成交额821.6亿元,占18.3%;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成交额667.3亿元,占14.9%(见图5)。

航空航天、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合同5197项,成交额174.6亿元,比上年增长42.5%;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技术合同6211项,成交额298.1亿元,增长33.0%;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9139项,成交额1039.8亿元,增长32.3%;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44658项,成交额1229.9亿元,增长23.2%(见图5)。

图5:输出技术领域构成

3.知识产权构成

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为知识产权交易主要形式。专利合同890项,成交额768.7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17.1%;技术秘密合同13213项,成交额553.6亿元,增长3.9%,占12.3%;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22099项,成交额452.0亿元,增长15.7%,占10.1%(见图6)。

图6:输出技术知识产权构成

4.科技计划项目构成

计划内项目成交额大幅增长。计划内项目3961项,成交额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占全市成交额的5.4%。国家计划项目、部门计划项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划项目技术合同成交额均显著增长。国家计划项目177项,成交额8.2亿元,增长32.2%,占0.2%;部门计划项目969项,成交额64.4亿元,增长60.2%,占1.4%;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划项目2296项,成交额126.0亿元,增长67.3%,占2.8%(见图7)。

图7:输出科技计划项目构成

5.社会经济服务目标构成

输出技术主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等目标。服务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技术合同35027项,成交额1535.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占全市成交额的34.2%;服务于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和农村规划的技术合同5619项,成交额1223.6亿元,增长49.3%,占27.3%;服务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及污染防治的技术合同2915项,成交额677.7亿元,增长22.8%,占15.1%(见图8)。

图8:输出技术社会经济服务目标构成

6.大额技术合同构成

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输出大额技术合同3069项,成交额36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占全市成交额的82.5%。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现代交通、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

大额技术合同主要输出到外省市。在京转化大额技术合同1123项,成交额842.9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2.8%;流向外省市大额技术合同1681项,成交额1915.6亿元,增长16.6%,占51.8%;出口技术265项,成交额940.2亿元,增长19.8%,占25.4%。

大额技术合同的买、卖方主要集中在内资企业。北京内资企业输出大额技术合同2508项,成交额3048.3亿元,比上年增长9.6%,占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2.4%;内资企业(包括北京的和外省市的)吸纳北京大额技术合同2123项,成交额2389.0亿元,增长22.0%,占64.6%(见图9)。

图9:输出大额技术合同技术领域 

7.技术卖方构成

技术卖方机构数平稳增长,内资企业是技术输出的主力军。技术卖方机构5574家,比上年增加299家。其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技术卖方机构占五成。企业输出技术合同68071项,成交额4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全市成交额的92.5%,其中,内资企业输出技术合同62379项,成交额3672.4亿元,增长9.1%,占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8.5%。

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9508项,成交额3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6.4%,其中69.4%输出到企业。高等学校输出技术合同3250项,成交额21.4亿元,其中79.5%输出到企业。

8.技术买方构成

技术买方机构数较快增长,企业作为技术买方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吸纳北京技术的买方机构(包括北京的、外省市的和国外的)35912家,比上年增加1386家。其中,企业吸纳北京技术合同56655项,成交额37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占全市成交额的83.5%,比上年增加8.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吸纳北京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技术合同7971项,成交额229.5亿元。

三、中关村及各区输出技术

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 

海淀园和朝阳园是主要技术输出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2796家技术卖方机构输出技术合同56522项,成交额354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成交额的79.1%。海淀园居首位,输出技术合同38572项,成交额1257.6亿元,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5.4%;朝阳园次之,输出技术合同3285项,成交额580.3亿元,增长6.7%,占16.4%。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和现代交通是主要技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977.1亿元、925.2亿元、614.2亿元和562.4亿元,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比分别为27.5%、26.1%、17.3%和15.8%(见图10)。

图10: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园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

2.各区输出技术

(1)城六区输出技术

技术输出仍集中在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东城区和西城区。五区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近九成。其中海淀区输出技术合同52225项,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项数的64.3%,成交额1620.0亿元,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6.1%;朝阳区输出技术合同6552项,成交额930.0亿元,占20.7%;丰台区输出技术合同3158项,成交额704.6亿元,占15.7%;东城区输出技术合同3382项,成交额475.2亿元,占10.6%;西城区输出技术合同7105项,成交额299.0亿元,占6.7%(见图11)。

图11 :城六区输出技术 

(2)郊区输出技术

郊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显著增长。郊区输出技术合同6841项,成交额394.5亿元,比上年增长59.5%,占全市成交额的8.8%。大兴区、昌平区和通州区是郊区主要技术输出方(见图12)。

图12 :郊区输出技术

(3)城六区向郊区输出技术

城六区向郊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比上年大幅增长,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是主要输出区,大兴区、密云区和通州区是主要吸纳区。城六区向郊区输出技术合同3967项,成交额19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1%。其中,朝阳区向郊区输出技术436项,成交额67.8亿元,增长128.9%,占城六区向郊区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5.0%;海淀区输出2437项,成交额43.0亿元,增长22.6%,占22.2%;西城区输出609项,成交额36.8亿元,增长125.6%,占19.0%。大兴区吸纳城六区技术合同897项,成交额93.0亿元,增长318.1%,占郊区吸纳城六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8.0%,居首位;密云区吸纳146项,成交额32.4亿元,占16.7%;通州区吸纳488项,成交额19.6亿元,增长310.9%,占10.1%。

四、技术流向

从项数看呈“44:54:2”格局。流向本市技术合同35709项,比上年增长2.7%,占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的43.9%;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44287项,增长13.8%,占54.5%;出口技术合同1270项,占1.6%。

从成交额看呈“27:52:21”格局。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1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占全市成交额的26.6%;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327.3亿元,增长16.5%,占51.9%;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964.1亿元,增长18.7%,占21.5%(见图13)。

图13:技术流向

1.流向本市

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项数和成交额均有小幅增长,成交额占比近三成。流向本市技术合同35709项,比上年增长2.7%,占全市成交项数的43.9%;成交额1193.9亿元,增长5.5%,占26.6%。

(1)合同类型构成

流向本市技术交易形式主要是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合同18979项,成交额698.1亿元,占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8.5%;技术开发合同次之,达14035项,成交额311.0亿元,占26.1%;技术转让和咨询合同成交额涨幅明显,占15.5%,技术转让合同453项,成交额75.0亿元,增长156.4%;技术咨询合同2242项,成交额109.7亿元,增长94.8%(见图14)。

图14:流向本市技术合同类型构成

(2)技术领域构成

流向本市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现代交通技术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20268项,成交额5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5.6%;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4032项,成交额267.3亿元,占22.4%;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1056项,成交额125.6亿元,增长46.6%,占10.5%(见图15)。

图15:流向本市技术领域构成

(3)知识产权构成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技术秘密合同是流向本市知识产权交易的主要形式。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10634项,成交额17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4.5%;技术秘密合同6162项,成交额168.5亿元,增长22.2%,占14.1%;专利合同251项,成交额98.4亿元,占8.2%。

2.流向外省市

(1)基本情况

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明显,技术服务是主要形式。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44287项,比上年增长13.8%,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项数的54.5%;成交额2327.3亿元,增长16.5%,占全市成交额的51.9%。其中,成交额超过50亿元的省区市共17个,广东省居首位,流向广东省技术合同4360项,成交额302.0亿元,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3.0%。流向外省市的技术服务合同成交额1933.4亿元,占流向外省市成交额的83.1%。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和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是技术交易集中领域,成交额1949.8亿元,占流向外省市成交额的83.8%(见图16)。

图16: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0亿元的省市

①流向津冀技术

流向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流向津冀技术合同4646项,比上年增长20.7%,成交额203.5亿元,增长31.5%,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7%。其中,流向河北省技术合同2880项,成交额154.2亿元,增长56.3%;流向天津市技术合同1766项,成交额49.3亿元(见图17)。

图17:流向津冀技术 

②流向“长江经济带”省区市技术

流向“长江经济带”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稳定增长。流向“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技术合同18221项,成交额10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3.5%。其中,流向四川省技术合同2176项,成交额279.3亿元,增长127.0%,居首位(见图18)。

图18:流向“长江经济带”技术

③流向“一带一路”省区市技术

流向“一带一路”技术合同成交额平稳增长。流向“一带一路”18个沿线省区市技术合同23318项,成交额11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8.4%。其中,流向广东省技术合同4360项,成交额302.0亿元,增长74.2%,居首位(见图19)。

图19:流向“一带一路”技术

④流向计划单列市 及副省级城市 技术

流向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均有所增长。流向计划单列市技术合同3257项,成交额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9%(见图20);流向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10937项,成交额453.1亿元,增长10.8%(见图21)。

图20:流向计划单列市技术

图21:流向副省级城市技术

⑤流向东 、中 、西 部地区技术

从项数看,流向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呈“55:20:25”结构,从成交额看,呈“48:20:32”结构。

流向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显著增长。流向东部地区技术合同24227项,成交额1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流向广东省技术合同4360项,成交额302.0亿元,占流向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6.9%,居东部地区首位,也居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首位(见图22)。

图22:流向东部地区技术

流向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流向中部地区技术合同9097项,成交额465.3亿元,比上年下降9.2%,占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0.0%。其中,流向安徽省技术合同1136项,成交额88.0亿元,增长116.8%,居流向中部地区首位(见图23)。

图23:流向中部地区技术

流向西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平稳。流向西部地区技术合同10963项,成交额73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11个省市成交额超过10亿元。其中,流向西藏自治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增幅最大,增长753.4%。流向四川省技术合同2176项,成交额279.3亿元,增长127.0%,居西部地区吸纳北京技术首位,居外省市吸纳北京技术第二位(见图24)。

图24:流向西部地区技术

(2)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构成

①合同类型构成

流向外省市技术主要交易形式是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合同28513项,成交额19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3.1%;技术开发合同12213项,成交额321.5亿元,增长19.6%,占13.8%(见图25)。

图25: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类型构成

②技术领域构成

流向外省市技术主要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其中,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1724项,成交额648.4亿元,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7.9%;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5070项,成交额6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1.9%,占27.3%;电子信息领域23556项,成交额418.9亿元,增长46.6%,占18.0%;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2063项,成交额246.0亿元,增长59.6%,占10.6%(见图26)。

图26:流向外省市技术领域构成

③知识产权构成

专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技术秘密是流向外省市技术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其中,专利技术合同620项,成交额497.0亿元,比上年增长6.2%,占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1.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11173项,成交额219.0亿元,增长21.7%,占9.4%;技术秘密合同6800项,成交额205.3亿元,占8.8%(见附表23)。

3.技术出口

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有所增长,大额技术合同占九成以上,内资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技术出口的近七成。出口技术合同1270项,占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项数的1.6%,成交额9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全市成交额的21.5%。出口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合同1040项,占出口技术合同项数的81.9%,成交额486.6亿元,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0.5%。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合同230项,占18.1%,成交额477.5亿元,占49.5%。成交额1000万元及以上大额技术合同940.2亿元,占97.5%。内资企业出口技术合同663项,成交额670.5亿元,增长36.8%,占69.5%;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技术合同437项,成交额258.3亿元,增长19.3%,占26.8%。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技术合同163项,成交额300.8亿元,增长12.4%,占出口总额的31.2%。

(1)合同类型构成

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是技术出口的主要交易形式。技术服务合同566项,成交额747.8亿元,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7.6%;技术开发合同658项,成交额214.6亿元,占22.3%(见图27)。

图27:技术出口合同类型构成

(2)技术领域构成

技术出口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电子信息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技术合同86项,成交额380.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出口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9.4%;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834项,成交额266.8亿元,增长19.7%,占27.7%;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37项,成交额136.0亿元,增长230.9%,占14.1%(见图28)。

图28:技术出口领域构成

(3)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和专利合同是出口技术合同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技术秘密合同251项,成交额179.8亿元,占技术出口合同成交额的18.7%;专利合同19项,成交额173.3亿元,占18.0%。

五、技术产权合同

技术产权合同成交量快速增长。技术产权合同573项,比上年增长45.8%,成交额371.0亿元,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领域。


第三部分  北京吸纳技术

一、基本情况

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吸纳技术合同56478项,比上年增长0.8%;成交额2068.5亿元,增长8.8%。其中,吸纳本市技术合同35709项,增长2.7%,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63.2%;成交额1193.9亿元,增长5.5%,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7.7%。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20235项,下降2.3%,占35.8%;成交额693.7亿元,增长11.5%,占33.5%。技术进口合同534项,成交额2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0.9亿元),增长28.7%(见表3)。

表3 技术吸纳指标

注:1.技术进口数据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提供;

2.2017年汇率按2017年12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1美元兑人民币6.5063元)计算。

二、技术来源

1.吸纳本市

(1)基本情况

吸纳本市技术合同项数占六成。吸纳本市技术合同35709项,比上年增长2.7%,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63.2%;成交额1193.9亿元,增长5.5%,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7.7%。技术交易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现代交通领域。其中,吸纳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544.1亿元,占45.6%;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267.3亿元,占22.4%;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125.6亿元,增长46.6%,占10.5%。

(2)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

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9427项,成交额283.8亿元,占北京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3.8%。海淀园、东城园和朝阳园吸纳技术占中关村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6.7%。其中,海淀园吸纳技术合同4697项,成交额183.1亿元,占64.5%;东城园吸纳技术合同348项,成交额17.8亿元,比上年增长46.8%,占6.3%;朝阳园吸纳技术合同593项,成交额16.9亿元,占6.0%。技术交易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和航空航天领域。其中,吸纳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5474项,成交额179.6亿元,占63.3%;吸纳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275项,成交额30.7亿元,占10.8%;吸纳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合同1162项,成交额26.2亿元,占9.2%(见图29)。

图29: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

(3)各区吸纳本市技术

技术吸纳方主要集中在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和朝阳区。四城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各区吸纳本市技术的77.5%。其中,海淀区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仍然保持领先地位,吸纳本市技术合同13378项,成交额402.3亿元,占33.7%;东城区吸纳本市技术3660项,成交额264.2亿元,增长221.6%,占22.1%(见图30)。

图30:城区吸纳本市技术

郊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郊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4849项,成交额2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6%,占各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8.2%。其中,大兴区吸纳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跃居首位,吸纳技术合同1190项,成交额100.2亿元,占8.4%(见图31)。

图31:郊区吸纳本市技术

2.吸纳外省市

(1)基本情况

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明显,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是主要交易形式。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20235项,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项数的35.8%;成交额6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北京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3.5%。其中,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0亿元的有15个省区市,湖北省居首位。吸纳技术开发合同11901项,成交额330.0亿元,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7.6%;吸纳技术服务合同6857项,成交额283.7亿元,占40.9%。吸纳技术秘密合同5758项,成交额213.5亿元,占30.8%。吸纳技术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现代交通领域。其中,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7226项,成交额226.2亿元,占32.6%;先进制造领域技术合同1745项,成交额100.8亿元,占14.5%,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640项,成交额96.9亿元,占14.0%(见图32)。

图32: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超过10亿元的省市

①吸纳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

吸纳计划单列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迅速,吸纳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小幅下降。吸纳计划单列市技术合同2232项,成交额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9%。其中,吸纳大连市技术合同585项,成交额38.7亿元,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吸纳副省级城市技术合同8968项,成交额315.1亿元,下降2.3%。其中,吸纳武汉市技术合同1976项,成交额73.6亿元,居吸纳副省级城市首位(见图33和34)。

图33:北京吸纳计划单列市

图34:北京吸纳副省级城市

②吸纳东、中、西部地区

吸纳东、中、西部地区项数和成交额均呈“5:3:2”结构。

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上升。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10292项,成交额355.2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51.2%。其中,吸纳辽宁省技术合同1136项,成交额76.7亿元,占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1.6%,居北京吸纳东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首位(见图35)。

图35:北京吸纳东部地区

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有所下降。北京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5439项,成交额191.8亿元,比上年下降11.1%,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7.6%。其中,吸纳湖北省技术合同2372项,成交额92.9亿元,占北京吸纳中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8.4%,居中部地区首位(见图36)。

图36:北京吸纳中部地区

吸纳西部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去年基本持平。吸纳西部地区技术合同4504项,成交额146.7亿元,比上年增长0.3%,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1.2%。其中,吸纳陕西省技术合同2469项,成交额79.3亿元,居西部地区首位(见图37)。

图37:北京吸纳西部地区

(2)中关村吸纳外省市

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5639项,成交额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0%。其中,海淀园吸纳技术2526项,成交额63.2亿元,占中关村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9.7%;朝阳园吸纳技术497项,成交额36.4亿元,占17.1%;丰台园吸纳技术226项,成交额15.7亿元,占7.3%(见图38)。

图38: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园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

(3)各区吸纳外省市

技术吸纳方主要集中在海淀区、西城区、朝阳区和东城区。城六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18164项,成交额609.5亿元,占全市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7.9%。其中,海淀区、西城区、朝阳区和东城区吸纳技术合同16738项,成交额568.6亿元,占城六区吸纳外省市技术成交额的93.3%;海淀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据领先地位,吸纳技术合同10063项,成交额241.3亿元,占39.6%(见图39)。

图39:各城区吸纳外省市

郊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郊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2071项,成交额8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1%,占全市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12.1%。其中,顺义区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居首位,吸纳技术合同312项,成交额36.6亿元(见图40)。

图40:郊区吸纳外省市

(4)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构成

①合同类型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形式是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合同11901项,成交额330.0亿元,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7.6%;技术服务合同6857项,成交额28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占40.9%(见图41)。

图41: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类型

②技术领域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现代交通领域。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7226项,成交额2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2.6%;先进制造领域技术合同1745项,成交额100.8亿元,增长29.2%,占14.5%;现代交通领域技术合同640项,成交额96.9亿元,增长91.0%,占14.0%(见图42)。

图42: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领域

③知识产权构成

技术秘密、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吸纳技术中涉及知识产权的主要形式。技术秘密合同5758项,成交额2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0.8%;专利合同997项,成交额58.2亿元,增长43.6%,占8.4%;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1999项,成交额39.6亿元,占5.7%。

④科技计划项目构成

科技计划项目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近四分之一。科技计划项目技术合同5093项,成交额165.1亿元,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23.8%;其中,吸纳国家计划项目技术合同2853项,成交额77.8亿元,占11.2%;吸纳部门计划项目技术合同774项,成交额32.8亿元,占4.7%;吸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划项目技术合同1314项,成交额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9%,占7.4%。

⑤社会经济服务目标构成

吸纳技术主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其他民用目标等目标。服务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技术合同7837项,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项数的38.7%,成交额234.8亿元,比上年增长4.0%,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33.8%;服务其他民用目标技术合同2729项,占13.5%,成交额116.1亿元,增长73.6%,占16.7%。

⑥大额技术合同构成

吸纳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吸纳外省市成交额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额技术合同894项,成交额4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1.3%。其中,技术服务合同347项,成交额225.9亿元,增长22.5%,占北京吸纳外省市大额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5.7%;技术开发合同450项,成交额204.7亿元,占41.4%。吸纳的大额技术合同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和先进制造等领域。技术秘密、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是大额技术主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

⑦技术卖方

吸纳技术主要来自企业。北京吸纳外省市企业技术合同10062项,成交额52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占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75.6%;吸纳事业法人技术合同10052项,成交额163.8亿元,占23.6%。其中,吸纳高等院校技术合同7745项,成交额67.7亿元;吸纳科研机构技术合同1734项,成交额88.6亿元。

⑧技术买方

以企业吸纳技术为主。北京企业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10525项,成交额4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占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5.2%。其中,内资企业吸纳技术合同9866项,成交额427.1亿元,占企业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的94.4%。


第四部分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2017年,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受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委托对北京地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进行抽样调查,涉及77家。其中,企业54家,事业单位17家,民办非营利组织1家,其他组织(内设机构)5家。

77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8460名,其中专职从事技术转移服务工作人员3082名;技术经纪人400名。

77家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全年营业总收入208.8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41.6亿元,促成技术转移项目总数5950项,成交额46.4亿元;举办技术转移活动1291次,服务企业41061家。


注释:

1.技术卖方:指技术的出让方。

2.技术买方:指技术的受让方。

3.科研机构:指经批准设立的单位性质为事业法人的科研院所,不含转企院所。

4.技术合同:指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5.技术开发合同:指当事人之间就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立的合同,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6.技术转让合同:技术转让是指技术在不同的法律主体之间的转移。技术转让合同包括技术秘密转让、专利实施许可、专利权转让、专利申请权转让、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转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转让、动植物新品种权转让、生物医药新品种权转让合同。从广义上讲,当事人之间就特定的、现有的、不同权利化程度的技术成果的转让所订立的合同。

7.技术咨询合同:指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合同。

8.技术服务合同: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所订立的合同,不包括建设工程合同和承揽合同。

9.技术合同成交额:指已登记技术合同约定标的金额的总和。

10.技术交易额:指登记合同成交额中,明确规定属于技术交易的金额。即从合同成交额中扣除所提供的设备、仪器、零部件、原材料等非技术性费用后实际技术交易额,但合理数量的物品并已直接进入研究开发成本的除外。

11.实现合同成交额:指审核确认的技术合同收入金额总和。包括实现当年和以往登记的合同成交额,即签订的合同价款中已到帐的部分。

12.实现技术交易额:指审核确认的技术合同收入金额中,明确属于技术交易额的总和。

13.技术性收入:指实现技术交易额中扣除劳务费、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设备购置及使用费、专用业务费和一、二级管理费六份成本后的部分。

14.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指技术交易额中扣除原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专用业务费和一二级管理费四份成本后的部分。

15.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通过专家论证并经北京市统计局认可,用14中的计算方法产生的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技术交易对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作用。

16.技术产权交易:指科技成果和以科技成果投资、风险投资等所形成的财产所有权及相关财产权益的有偿转让行为。技术成果入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以及含有技术参与的并购都属于技术产权交易范畴。

17.城六区:指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六个城区。

18.郊区:指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和延庆区十个郊区。

19.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统计口径按照2012年10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批复》(国函〔2012〕168号)包含“一区十六园”,即东城园、西城园、朝阳园、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门头沟园、房山园、通州园、顺义园、大兴-亦庄园、昌平园、平谷园、怀柔园、密云园和延庆园。

20. “长江经济带”:包括省(市)有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云南省和贵州省。

21. “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西藏自治区。

22.计划单列市:指宁波市、深圳市、大连市、青岛市和厦门市。

23.副省级城市:哈尔滨市、长春市、沈阳市、济南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和西安市。

24.东部地区: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在北京输出东部地区和北京吸纳东部地区的统计口径中不含北京市。

25.中部地区:指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山西省。

26.西部地区:指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贵州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27.技术进口合同:指我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从境外引进技术,与技术输出国(或地区)的当事人订立的合同。

28.技术出口合同:指我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境外输出技术,与技术引进国(或地区)的当事人订立的合同。

29.国内技术交易额和国际技术交易额:国内技术交易额包括北京流向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北京流向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北京吸纳外省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和北京技术产权交易额;国际技术交易额包括技术进口和技术出口。

30.技术转移: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技术转移服务规范》GB/T 34670-2017)。

31.技术转移服务:为实现技术转移提供的各类服务(《技术转移服务规范》GB/T 34670-2017)。

32.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事业、企业、社团和其他依法成立的单位(《技术转移服务规范》GB/T 34670-201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