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已正式印发。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新材料研发范式,受到全球广泛关注。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北京在人工智能、新材料领域的创新优势,把握人工智能赋能新材料创新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抢占国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创新制高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政策亮点
一是坚持创新策源,强化技术引领。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瞄准“人工智能+新材料”发展前沿,以融合理论创新带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切实发挥人工智能在新材料创新策源能力提升中的赋能作用。
二是坚持融合发展,提升联动势能。把握人工智能和新材料融合发展趋势,深化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多领域主体协同,构建以模型软件、数据基础设施、智能实验室为核心的智能化研发体系及公共平台服务体系,培育新材料研发服务新业态。
三是坚持先行先试,营造良好生态。依托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和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新材料数据汇聚共享、可信流通等试点,积极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注重科技伦理治理,营造开放包容、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生态。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北京“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布新一代物质科学大原子模型,研发10个(套)以上垂类模型和自主核心软件,形成15个人工智能赋能的标杆性新材料产品;建成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主平台服务门户、数据资源节点集群,建成一批新材料智能实验室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新材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动新材料研发服务业态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形成国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策源与人工智能应用高地。
四、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从融合创新源头攻关、新材料数据设施构筑、智能实验室建设、新业态培育和创新生态提升等5个方面凝练形成18项具体任务。
(一)实施融合创新源头攻关工程
支持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基础研究,加快材料科学理论突破和前沿新材料发现。基于科学原理与数据融合,开发新一代物质科学大原子模型,围绕新材料细分领域,开发新材料智能研发垂类模型与软件系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赋能的标杆性新材料产品。
(二)实施材料数据基础设施构筑工程
支持建设国家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主平台服务门户,谋划制定北京市新材料领域科技项目数据汇交规则,建立北京区域性数据资源节点。建设材料数据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材料数据采集、存储、确权、流通、共享、应用、价值评估与质量评定等标准规范。充分利用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契机,发展和应用材料数据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引导材料数据可信流通交易。
(三)实施新材料智能实验室建设工程
开发新材料智能实验关键技术和装备,形成软硬一体、干湿闭环的解决方案和智能装备,支撑全流程智能实验。围绕重点产业的新材料发展需求,建设一批标杆新材料智能实验室。支持开放智能实验室和中试平台建设,打造“人工智能+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和高能级创新平台。
(四)实施新业态培育工程
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主体,包括新材料细分领域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智能体、工具软件、数据等服务商,以及智能装备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探索新材料研发流程模块化,鼓励研发模块服务外包,培育新材料研发服务新模式。同时,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新材料研发生产制造全流程的赋能应用。
(五)实施创新生态提升工程
推动央国企率先开展“人工智能+新材料”融合创新,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前瞻布局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人工智能+新材料”人才多元梯次培养,建设“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社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科技金融赋能作用,打造“人工智能+新材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 相关政策:
-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