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册。
  简介
  ALIF技术最早在 1960 年代报道。早期 ALIF 技术主要用于脊柱结核的治疗,后期慢慢扩展到其他相关脊柱疾病。尽管后期随着技术进展,ALIF 相关的标准技术和植入器械一直变化,其治疗理念是:通过前方入路切除椎间盘,在椎间隙放置融合器或大骨块维持椎间隙高度和椎体前方稳定性,最终达到椎体的骨性融合。
  定义: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LIF)是一种微创的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方式, ALIF通过前方显露腰椎,切除大部分退变的椎间盘,解除脊神经压迫,并扩大神经根管。因为手术从前方显露脊柱,所以称为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从后背部进行手术)不同,前路手术可避免损伤腰部肌肉,保留腰部后部结构的稳定性。去除椎间盘后的空隙以植入植骨材料代替,将相邻的椎体融合起来,提供支撑作用。
  手术原理:切口选择和椎间盘切除:通常在下腹部作切口, 往往在身体正中略偏左侧,(腰5骶1间隙,可以采取左/右侧下腹切口,通过斜入路进行椎间融合,可以显露腰椎前方。使用手术器械将部分或全部退变的椎间盘去除,并可以做神经的减压。
  椎间融合:去除大部分椎间盘的椎间空隙,以充填植骨材料的椎间融合器植入代替椎间盘,为新骨长入提供稳定性,将椎体融合在一起。
  术后处理:关闭切口并包扎,手术结束。病人通常住院2~4天。6-1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手术过程
  1、体位及切口设计
  ALIF的传统入路为正中经腹腔入路和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伴随微创理念的发展,传统入路改良为前路小切口(Mini-open)术式,在相应节段的腹部中线偏左做横切口,长3-5cm,有经经腹腔和腹膜后两种入路。
  ① 经腹腔入路这种较老的技术越来越不常用,其存在损伤腹膜和上下腹丛的风险,以及可导致医源性纤维瘢痕组织周围的继发性肠萎缩。然而,既往多次腹部手术史导致腹膜后松解不可能,或进行脊柱前入路翻修的患者,经腹腔入路仍然是可以考虑使用的方式。
  ② 腹膜后入路在L5/S1可经左侧或右侧入路。一方面可避免肝脏在暴露视野的阻挡作用,另一方面是下腔静脉位于脊柱的右前方,手术过程中可减少对下腔静脉的损伤。
  ③ 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外斜肌纤维,显露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和腹膜。见腹膜外脂肪从切口内膨出,用盐水纱布将侧腹膜连同输尿管一起推向中线,直达椎体前方。在髂静脉分叉处和骶骨岬之间三角区进行操作。必要时结扎骶正中动脉,以获得良好暴露。
  2、暴露病变椎间盘
  从切口沿肌间隙暴露至腹膜,由于重力作用,腹膜和血管会偏向一方,间接暴露了间盘。最后用器械来建立一个直达间盘的通道。
  3、植入椎间融合器
  确定手术阶段、完全切除间盘,放入大小合适的试模,C臂透视来确定试模大小角度是否合适,之后放入和试模大小相同的椎间融合器,完成手术。L5/S1的椎间融合器自带螺钉,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切口完成手术,避免再次调整体位进行后方椎弓根螺钉,椎间融合器内会放入人工骨和自体血来促进椎间融合。
  4、术后康复
  术后患者要佩戴腰部支具,减少腰椎的活动,加速融合,防止椎间融合器脱出。
  产品特点
  特点:腰椎自稳融合器是装配于钛合金板上的中空矩形融合器,并带有钽标记。它用于椎体融合,可提供适应不同患者解剖结构的多种类高度、面积、与前凸角度的型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