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日前正式印发。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问:政策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示区组发〔2018〕4号),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以下简称海创园)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海外人才和海外人才创业企业(以下简称海创企业)的能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中关村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制定本意见。

问:政策适用对象范围有哪些?

答:《意见》适用对象包括中关村示范区现有的45家海创园及园区内海外人才创业企业。

问:政策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了共17项具体措施。

一是完善海创园工作体系。主要包括明确海创园功能定位、规范评价管理等2项举措。

二是提升海创园服务能力。主要包括拓展引才渠道、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服务体系、优化信息发布等4项举措。

三是支持海创企业落地发展。主要包括强化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产品示范应用和融入示范区产业生态链等3项举措。

四是拓宽海创项目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帮助开展股权融资、强化风险补贴机制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3项举措。

五是支持优秀海外人才留京发展。主要包括扩大人才引进自主权、支持留学人员在京落户、支持人才创新发展等3项举措。

六是优化海外人才创业环境。主要包括注重文化融入交流、发挥协会服务职能等2项举措。

问:政策有哪些特色亮点?

答:一是服务前置,与海外人才加强沟通联系。支持海创园加大力度吸引尚在海外的人才,直接面向他们开展服务。提前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对接好空间、资金、团队等市场创新要素,海创园吸引近3年从海外到示范区创业的人才团队的将获得资金支持。如:支持开展海外项目“预孵化”、支持中关村留学人员精品项目路演会直接面向尚在海外的人才项目开展路演,支持尚在海外的创新团队申请颠覆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资金等。

二是加速融入,帮助海外人才尽快融入创业环境。建立全流程服务体系,对海外人才配备“服务管家”,为海外人才创业提供代办陪办服务,解决落地创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荐海创企业加入中关村特色产业联盟,参加千帆计划等,解决融入产业生态的问题;建设“海创之家”,开展联谊交流活动,解决生活圈、朋友圈的问题。同时,对帮助海外人才获得融资的海创园给予资金支持,最大限度帮助海外人才顺利度过初创期。

三是要素支撑,全方位支持海外人才在示范区创新创业。从技术研发、科技金融、人才服务等多个角度整合了中关村“1+4”政策相关支持举措,包括了小微企业研发补贴、前沿技术及颠覆性技术支持资金、首创产品保险费补贴、天使创投风险补贴、科技信贷支持资金、高聚和雏鹰人才计划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覆盖了创新创业的各个方面。同时,支持海创园重点面向海外人才,举办路演论坛、政策宣讲等交流活动,并给予资金支持。

四是自主引才,注重发挥海创园引才育才的主体地位。坚持市场化引才机制,把服务海外人才的工作抓手放到海创园,在海创园开设留学人员进京落户的征集通道,积极推荐工作突出的海创园纳入人才引进、工作居住证等人才服务事项计划单列和纳入市级人才计划自主认定目录制单位,让海创园在服务海创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人才、举荐人才,更好的服务和留住人才。

五是注重安全,开展法律风险排查服务。为了帮助海外人才到示范区安心创业,首次支持海创园对入园创业的海外人才提供法律风险排查服务,为海外人才提供知识产权预警、做好知识产权布局等。

名词释义:

1、海外人才创业园:已纳入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支持体系的,吸引和扶持海外人才归国或来华创业,培育具有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家,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创业服务机构。

2、海外归国人才:是经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等机构认定的留学人才;在海外国际知名企业或中国知名企业海外机构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各类人才;长期侨居海外的华侨人才;其他经相关部门认定的海外归国人才。

相关政策: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关村海外人才创业园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相关解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