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4日,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广电局、市文物局正式发布《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现就《行动计划》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3.0等前沿技术不断发展,科技赋能文化作用日益凸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近年来科技创新资源高度集聚、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态势强劲。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首都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双向赋能、双轮驱动,加快实现文化领域数字化赋能与信息化转型,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政策亮点

  一是把握“创新”的总基调。《行动计划》充分考虑人工智能、互联网3.0、虚拟现实、超高清视听等技术的特点,探索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鼓励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大力培育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

  二是体现“聚焦”的总导向。《行动计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北京特色找准切入点,不求全但求实,遴选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场景,切实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率先形成一批典型标杆应用案例。

  三是坚持“协同”的总路径。《行动计划》围绕应用场景创新这一主线,加强协同联动、政策集成,充分链接我市已有政策及资源,围绕文旅、广电、文物等方面,统筹考虑优势潜力和短板薄弱环节,整体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

  三、主要思路和目标

  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以前沿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为主线,充分发挥本市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促进供需对接,强化文化领域科技供给,营造文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到2027年,突破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关键技术,实现5项以上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打造10个以上科技赋能文化标杆应用场景,促进100项以上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建设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切实推动文化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应用场景建设、营造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生态三个方面发挥作用,涵盖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增强文旅场景智慧化体验、助推广电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文物保护数智化、打造科技文化创新载体、促进文化科技交流合作、加强文化数字内容智能治理八条具体措施。

  一是技术向新上水平,推动文化领域科技创新。聚焦文化共性技术需求,加强人工智能、互联网3.0、高端处理芯片、通信传输网络、超高清显示、区块链等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文化数字内容生成、处理、传输、显示和保护等水平。

  二是场景向新上高度,打造文化智慧应用场景。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超高清视听等技术,推动博物馆、剧院等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创新展览形式,增强场馆的沉浸感、体验感、故事感。同时,在文旅、广电、文物等领域,促进大模型、空间计算、虚拟现实、区块链、纳米材料等技术运用,打造一批标杆型示范项目,增强文旅消费智慧化体验,提升广电视听智能化水平,促进文物保护数智化升级。

  三是生态向新上广度,营造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生态。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落地,布局一批文化科技融合重点实验室、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策划一系列文化与科技融合活动,促成一批供需双方合作签约。探索人工智能在文化内容审查、风险防范和网络净化中的应用,提升文化数字治理现代化水平。

  为确保各项任务加快推进并取得实效,《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实施监测4项保障措施。建立文化科技融合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协调调度。加快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针对重点需求、项目、技术,建立台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评估。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做好人工智能伦理风险预警与跟踪研判。


相关政策:
相关解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